邱顯峯老師主答 葉靜華,余蒨如及多位志工共同整理

 

1.  
問: 之前靜坐很容易就進入幾乎不太呼吸的狀態,可是前幾天我去上瑜伽課,課程結束時我們有大休息,我直接靜坐了一下。當我覺得靜坐得差不多了,反而突然很用力地吸氣和很用力地呼氣,這樣來回了幾次又忽然停掉,我從來沒有這樣的經驗。 
答: 非常好。在哈達瑜伽經裡,此種呼吸稱為拙火提升式的風箱呼吸法,這種呼吸法雖然經書中有寫,但是幾乎沒人提也沒人教,因為這必須是曾經歷過的人才會知到。哈達瑜伽經教的風箱式呼吸法有兩種,一種是一般性的,另一種是拙火提升式的,大部分瑜伽老師教的都只是一般的風箱式呼吸法。你剛才做的那種就是拙火提升式的風箱式呼吸法。風箱式呼吸法的精細作用是要引拙火上來,當一個人身、氣、心靈都準備好時,呼吸會自然快速地如一股氣經由鼻子,注意喲,並不是從鼻子吸氣,而是一股氣經由鼻子再經過腹部往下吸進去,接著又快速地衝出來,這就是拙火提升式的風箱呼吸法。如果沒有真正明白的老師教導,練習者不容易明白。這種功法不是刻意做就可以做出來,而是練出來的,所以你那種呼吸法是對的。初學時先學到靜,得靜之後,拙火就會引動,好像台語所說的「凍未條!」它會開始晃動。所以一進入某一種靜的狀態之後,它會快速地,不是你去吸氣,你也不會用力,而是,氣瞬間從腹部及腹部以下進去,再快速地衝出來,像這樣1-5回。這就叫作拙火提升式的風箱呼吸法,有喚醒和提升拙火的功用。經書上寫著為了喚醒拙火,要快速吸吐,於是大家就用鼻子快速吸、快速吐,其實不是的,它是自發地自己吸和吐,吸進去再衝出來,吸進去再衝出來,不是從鼻子吸,而是由內在第三、第二和第一脈輪直接吸進去,因此光是看書是練不來的。
          
你們有類似的問題真的要問,我剛才所以要提這些,是因為我覺得很可惜。現今我常在全省各地教學,發覺大家幾乎都沒有教到或提到此種呼吸法。不但自己的拙火沒有提升,學生有此問題時也很難正確回答,真的非常可惜。你那個呼吸法是正確的,那就是拙火要上提的現象。  

  

   

2.  
問: 請問,前項學員的提問,是進入氣的狀態才會產生這樣的情形嗎? 
答: 你只要靜坐進去了,不一定要半小時,它可以在瞬間一秒、兩秒,直接就起來了。
   
再問:氣吐出來的時候是用嘴巴還是鼻子?
再答:鼻子,它會直接衝出來。
  
再問:但是我曾出現一種情況是,好像有很大一股氣要從嘴巴衝出來。
再答:那是另外的,這位同學講的不是這樣,她是在靜坐中突然快速吸吐,這要靜坐到某一階段才會進入這種狀態。  

  

   

3.  
問: 所謂的意識擴展是不是和氣場能量的擴展意思相類似,還是有其他的解釋? 
答: 聽你問這個問題,就知道你可能不曉得「識界」是什麼,有人知道什麼是「識大」嗎?我們常講「體大」、「空大」、「氣大」、「識大」,「體大」一般來說是指固元素和液元素,「氣大」是指火元素和氣元素,「空大」是空元素,「識大」就是指心靈和心靈導向靈性。我約略提一下,因為這是進階班,算一算才上了幾堂課,如果能體會到這麼深,那別人30年不就白修了,一般人修三、四十年還不一定能體會到「識」的境界。
  
「體大」的意思是指你感覺到你的肉體變成如宇宙十方微塵一般,無所不在,「液大」是指你的液元素和宇宙十方或十萬億佛國土的水合一。火和氣也一樣,空也一樣。空元素之後會轉化成心靈,心靈的部分稱為「識大」,「識」其實比心靈大,在瑜伽哲學裡面、在唯識論裡面,識比心靈還高。我們說「體」代表固、液,「氣」代表火、氣,「空」代表空,「識」代表心和識,順序是地、水、火、風、空、見、識,見屬心靈,識大是指心大和識大。簡單來說,當每一個人的心靈就如同你的心靈,沒有二元性差別存在時,那就是真正的識大。
  
      
再問:可不可以請老師再就所謂的意識擴展加以說明?
再答:我剛才其實已經講過了,可是大家好像有聽沒到,我再講一次。心大的時候,別人的心就是你的心,識大的時候,別人的靈魂就是你的靈魂。所以它沒有二元性的差別,不是一個一個去擴展,本來就是一體的。每個人有其所屬的心靈,但在識無邊處裡,每個人的元神是沒有分別的。
          
       
再問:意識的擴展應該還是有程度的差別吧?
再答:這就是落於文字上的翻譯,沒有辦法,我講過很多次。請問「心、意、識」哪一個精細,哪一個粗鈍?心比較精細還是識比較精細?(學員答:識)是不是因為剛剛聽我講,所以你們才回答「識」?關於剛才同學提出的問題,識是最差的,所以她才會問這個問題。在我們一般所學裡,常依西方哲學來詮釋,識叫作「意識」、「潛意識」、「無意識」和「超意識」,其中意識是最低的,潛意識是中的,無意識和超意識是高的。在佛教和中國哲學裡面,識是最低的,意是中間,心是最高的。可是在唯識學和瑜伽學裡面,心是最低的,識是最高的。梵文用的字是不一樣的,但是非常可惜,中文用的字是一樣的。如果各位有讀研究所,不管是心理學、佛學或是哲學,要作研究、寫博士論文,這是很好的題目。因為整個中國哲學被「心、意、識」這3個字打亂了。佛經中有的把「識」當作最高,也有當作最低,真沒辦法。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超意識,是西方哲學裡的用詞。但在瑜伽哲學裡並不講意識、潛意識,而稱粗鈍心靈和精細心靈,與西方哲學所述不同。所以擴展的概念不是從意識到潛意識,再到超意識,而是從粗鈍到精細心靈,然後再到致因心靈,致因心靈是類似佛教的阿賴耶識和西方哲學的超意識。
        
「識無邊處」的意思是一元性,大家都是同一個Body的,識是沒有動念的意識,沒有動念的潛意識,也超出了無意識和超意識,這才叫作「識」。現在講這些有點深,簡單來講,同一佛性叫作識。「識」的梵文原始字是shiva(這時shiva不是指希瓦神),在瑜伽裡又稱為
puruṣa (類似中國所謂的元神),佛教則稱為bodhi(音譯是菩提,代表最高的佛性),唯識學裡稱為vijina,西方哲學則將其譯成pure consciousness(中文之義是純意識)。大家會不會搞得一頭霧水?(學員回答:不會)好。她點頭就代表大家都懂,因為識無邊處。你們就裝作懂,因為這個很難解釋,怎麼解釋都不會是「識」。  

  

   

4.  
問: 請問老師,人在入定時是感覺什麼都不見了,但我有另外一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入定?就是我做了幾個手印,感覺是很慢的,再來又連續做了5個左右的內縮身印,一醒過來已經兩個小時過去了。 
答: 非常好,這是深沈的入定。

再問:通常我知道我在做手印,我在做內縮身印,可是怎麼一起來就是兩小時?
再答:你問一些曾經恍惚的人,他們會告訴你,打瞌睡的時候怎麼一下子兩個小時就過去了,哈哈!
       
         
再問:我的頭腦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個手印接一個手印,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個接著一個在做內縮身印和止息,結束後我覺得應該是花了15分鐘。
再答:非常好,我簡單向大家解釋。心靈是沒有時間的,心靈也沒有空間,但是我們每一個人講心靈的時候,都一直用時間和空間來思考,這一點我約略提一下,因為有點深。假設我們把心靈分成三層次,最底層的層次直接和我們的運動器官、感覺器官連結,也就是和色、聲、香、味、觸作連結。這部分的心靈已變為五官所見到的眼、耳、鼻、舌、身,簡單來說,你看到一枝筆絕對不是你看到的,而是你的心靈的一部分變成它,由心靈的最外層變成它。所以最外層和物質很接近,所有的覺受都呈現在這裡。
      
心靈的中間這一層和感官沒有關連,它是純心靈的,沒有時間和空間,是純心靈的狀態,和外在感官不連接。心靈的更高層次有心靈,可是這個心靈快要不見了,也就是心靈快融入了,梵文稱為laya,中國稱為化境。當心靈即將融入純意識或是即將融入佛境的世界,你外在的一部分有感覺的作用,但內在的部分則不受影響。當你的心靈分出了這幾個部分,中間的這一層不會有時間的概念,外面的那一層會感覺你有所作用,這就是「定」的一種。你的狀況是一種很好的定,一般人要定到這種程度並不容易,因為你的感官和運動器官仍有些許的作用,而你的內心卻不隨它轉,正因為你不隨它轉,所以不會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會隨著它轉才會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你的手印變來變去是空間,你有動作就會有時序,也就是時間,可是當你心靈的一部分定在那裡時,就不會有時間的感覺,所以很快地兩個小時就過去了。你外在的心靈感覺好像有動作,但是內在並不隨它轉,當不隨著轉的時候,不論是5個小時或者3天都是一樣的。以前虛雲老和尚煮了一鍋芋頭要吃,心想只要靜坐一下就好,沒想到等他出定時,那鍋芋頭已經發霉,他想我不過才靜坐一下而已,誰知已經兩個月過去了,所以你還要再加油,哈哈!  

  

   

5.  
問: 有些同學問我說,書上寫著:練功有成會變瘦。但我是只吞口水,也還是一直胖。 
答: 你沒有很胖啊!所謂變瘦是針對一般人所講的,實際上應該說是變得最適當。
    
再問:書中所寫會變得很瘦,是因為練到都不吃飯或不想吃飯嗎?
再答:書上不會這麼寫,經書上是寫著練功有成,胖的會變瘦,這是針對一般人講的,因為一般人都較胖,所謂變瘦指的是較精細之義。
     
       
再問:體型變瘦才叫練功有成嗎?別人問我,我說我不知道,因為我也變胖啊!
再答:絕對不是這樣子,絕對不是說練功有成就會骨瘦如柴,越來越細小,只是通常超胖的會變得比較輕盈。
 
     
再問:會變得比較不想吃飯嗎?我是相反,變得很愛吃飯。
再答:過渡期會很想吃飯,到了某一個階段後會很想要吸空氣,吸
prāṇa (生命能、宇宙能),而不是吃飯。到那時,五大元素的食物對你來說會變得很濁、很粗鈍,然後你會變得很孤僻,不想跟人往來,也不想讓人碰觸,這些都是過程,不用太在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