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想上師,在上師的庇護下〜Gurusakāśa(Gurusaka’sha)

主講人:邱顯峯老師

       如先前好幾集梵咒與梵唱所述,上師即至上,上師是一切靈修的核心,念念上師,與上師相應,融入上師即是靈修的最高境界。本集Gurusakāśa(Gurusaka’sha)也是選自上師歌集。Gurusakāśa是由Guru上師+sakāśa面前所組成。此處的主要意思是觀想上師和「在上師的庇護下」。藉由每日清晨一醒來,即持念此梵咒,並配合適當的觀像與觀想法,有助於我們與上師相應為一。在靈修裡可以說是最簡易且最為重要的方法。有許多宗派非常重視此一修持法,有的甚至視為祕法在傳授,也有宗派略微修改了此梵咒,但基本上大意是一樣的。此梵咒不單單只是一種持誦,而是要結合觀像與觀想法,才能產生更大的修持功效。

原梵文版梵咒內容

Prātaḥ śirasi śuklābje dvinetraṃ dvibujaṃ gurum

Varābhayayutaṃ śāntaṃ smarettaṃ nāmapūrvakam

中文直譯

每天清晨在上師輪,冥想著坐在白色蓮花上的上師,以雙手雙眼給予施予印和無畏印所結合的施無畏印。我們應在一切行動之前,默誦祂的聖名,憶念著上師。

字詞解說

1. prātaḥ:在早晨、清晨

2. śirasi(shirasi):在最高點,頭頂上,此處是指上師輪

3. śuklābje(śukle’abje、shukle’abje):在一朵白色的蓮花內或上面。此字是由śukla(白色)+abje(蓮花裡)所組成,有的梵文語系將其寫成śukle’abje或shukle’abje。

4. dvinetraṃ:具有兩隻眼睛的

5. dvibujaṃ:有兩隻手的

6. gurum:上師

7. varābhayayutaṃ:施予印和無畏印在一起。此字是由vara(施予印、與願印)+abhaya(無畏印)+yutaṃ(結合)所組成。又有的梵語體系經常將v字寫成b字,因此將此字改寫成barābhayayutaṃ

8. śāntaṃ:寂靜地,此處是指心中默誦

9. smarettaṃ:念、念住、念念,憶,記憶

10. nāma:稱名、持名

11. pūrvakam:先行地,在一切之前,在一切行動之前 

解說

1. 在前面筆者有提到,此梵咒是如此的重要,也因此有些宗派做了些微的調整,以作為弟子們每日靈修的一部份。為了方便解說此梵咒的修持法,筆者在此將修改後的梵咒以該宗派所使用的梵文型式書寫於下:

    Pra’tah shirasi shukle’abje dvinetram’ dvibujam’ gurum

    Vara’bhayakrtahastam’ smarettam’ na’mapu’rvakam

        此梵咒與上師歌集裡的原文只差在將Varābhayayutaṃ śāntaṃ改為Vara’bhayakrtahastam’。原文Varābhayayutaṃ的意思是「施予印和無畏印在一起」,而Vara’bhayakrtahastam’ 的意思是「由雙手巧妙形成的施予印和無畏印」。此外,原文有śāntaṃ心中默誦一詞,修改後的梵咒則略去此字,以便讓此梵咒的心誦更簡易,因為此梵咒的修持原本就是一種用心念默誦再加觀像與觀想法。由上可知,原文與修改後的梵咒基本上是一樣的。

2. 此梵咒有幾個重點:清晨、最高點、觀像、手印、憶念與持名、在一切之先。

3. 「清晨」並沒有指特定的時段,一般是指早晨醒來時的第一念。

4. 「最高點」是指頭頂下來一點點的位置,也就是上師輪。上師輪有如一個橋樑,是一個最容易引領我們從有限融入無限的脈輪,藉由集中在上師輪,不但容易與上師相應,也會帶來喜悅和融入。有關上師輪的解說請看第一篇。

5. 「觀像」是觀想上師坐在白色的蓮花上,並且要專注在上師的雙眼和雙手所形成的施無畏印。為何要觀想上師坐在白色蓮花上?可否觀想上師坐在金色或其它色的蓮花上?當然可以!那為什麼要白色呢?這是因為我們心理的需要,白色是屬於悅性的力量,若是觀想沒有顏色也可以,不觀想蓮花也可以,但為什麼要觀想蓮花?瑜伽和密宗把每一個脈輪稱為padma(蓮花),以表達其聖潔,又白色代表悅性,所以透過這樣的悅性,心靈很容易專注,你會有一個神聖的感覺,因此在心靈尚未超越以前,白色和蓮花都是很重要的觀想法。

6. 「手印」在此是指施予印和無畏印所結合的施無畏印。施予印又名與願印,梵文是vara mudrā,手印型態是左手在左大腿上,掌心朝上,並略微向外以示給予,代表救度眾生,賜福眾生。與願印也是佛教五方佛的南方佛手印。無畏印的梵文是abhaya mudrā,手印型態是右手曲肘舉起在右胸前,舒五指,手掌略為朝外以示保護,代表保護眾生,免除眾生的恐懼。無畏印也是佛教五方佛的北方佛手印。兩個手印合稱施無畏印,又稱為大手印或大圓滿手印,因為凡是靈性上師和佛所給的手印又都通稱為大手印或大圓滿手印,且是印印相通的。

7. 「憶念與持名」的憶念,其梵文是smarettaṃ,此字常因為依照英文的譯詞再轉譯成中文而成為「記憶」,實際上此字的意思並不是記憶,它的真正意思是「念、念念、憶念」,所以佛典將此字譯成「念、住念」,但英文詞彙裡很難找到相應的詞,所以才會英譯成記憶。smarettaṃ是一種冥想與相應,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念念都是至上、上師、佛的意思。「持名」就是持上師之名,或者說是以上師之名。通常初學者的持咒或念佛,大都是以「持誦聖名或佛號」開始,接著會加入「觀像」,然後再加入「觀想」,最後達到「實相念佛或與梵咒相應」。在此亦然,一開始是持念或懷著上師之名持誦,接著會加入觀像與觀想的smarettaṃ,也就是對上師的持名(nāma)和憶念(smarettaṃ)是合一的,而最後則達到與上師相應合一。在達到與梵咒相應與上師相應時,可能連持誦、觀想與自己都會與上師消融為一,一切人事物都是祂。

8. 「在一切之先」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指在從事一切事或行為或說話之前,要心中懷著上師的念;其二是將自己融入上師,類似實相念佛,是至上、上師、佛在從事一切事或行為或說話。

9. 修持此梵咒的功用是什麼?讓我們再回到此梵咒的名稱Gurusakāśa來說,其主要意思是「觀想上師」和「在上師的庇護下」。在實際的靈修鍛鍊裡與此相關的有四個相似的詞,其一是在上師輪做上師禪定(guru dhyāna);其二是念念上師(guru smaraṇa);其三是上師梵咒(guru mantra),是一種以上師的念來從事一切的修持法;其四是以上師為庇護(guru śaraṇa)。如果我們能正確地修持此梵咒,就能同時達到上師禪定、念念上師、上師梵咒和以上師為庇護,且達到永恆三摩地與解脫,而不限定僅在清晨做觀想。

其它版本梵咒內容

(不同語系梵文版1)

Pra’tah shirasi shukle’abje dvinetram’ dvibujam’ gurum

Vara’bhayayutam’ sha’ntam’ smarettam’ na’mapu’rvakam 


(不同語系梵文版2)

Pra’tah shirasi shukle’abje dvinetram’ dvibujam’ gurum

Bara’bhayayutam’ sha’ntam’ smarettam’ na’mapu’rvakam


(英語系改寫版)

Pratah shirasi shukla abje dvinetram dvibujam gurum

Varabhayayutam shantam smarettam namapurvakam

 

請按此連結梵唱的播放

 

附註筆者新出版的《梵咒瑜伽與梵唱》一書對所有梵咒與梵唱有詳盡的解說歡迎大家訂購也請大家幫忙推廣感謝大家。https://minibaba.pixnet.net/blog/post/682832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