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譯者邱顯峯老師

博伽梵歌有非常精微又深奧的靈性意涵,若未能深入體會此靈性意涵,則有可能把此本經當作一般性的對話故事,倘若如此則失去此經的神聖旨意,因此筆者特別將此經重大的靈性意涵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博伽梵歌的靈性意涵(一)

博伽梵歌的靈性意涵既多且重要,誠如在18-71節上主說:「一個人若能聆聽這場對話而深信不疑且不生嫉妒者,他將獲得解脫,並達到善行美德者所前往的吉祥天。」在18-69節上主又說:「沒有人能對我做出比弘揚此秘密更珍貴的服務。於此世上,亦無人能比弘揚此秘密的人更為我所鍾愛。」可見上主有多麼重視本經和本經的傳揚。本經靈性意涵簡述如下:


(一)克里師那(kṛṣṇa)的幾個意義

      博伽梵歌的核心不在摩訶婆羅多,而是在上主克里師那本身,因此對「克里師那」一詞的認識將有助於對博伽梵歌的了悟,有關克里師那的幾個重要意涵簡述如下:

1. 
kṛṣṇa是由動詞字根kṛṣ(吸引)+ṇa組成,其義是「吸引萬有朝向其自性本源」,簡言之即「至上的吸引力」。
   
2. 
kṛṣṇa的其中一個字義是代表最吸引人的「黑色」(註1),但不是指上主克里師那的皮膚是黑色,而是代表克里師那是最吸引人的人。
   
3. 
kṛṣṇa代表「一個依於另一個的存在而存在」,簡言之就是「萬物依祂而存在」之意,什麼是萬物之所依?那就是「至上意識、上帝」,所以克里師那就代表「至上意識、上帝」。
   
4. 
kṛṣṇa的kṛṣ在梵文上也代表「深入研究」、「去發現」的意思,所以經由靈修所達到的境界就是kṛṣṇa。
   
5. 
kṛṣṇa的kṛṣ在梵文上也代表「耕作」、「耕作的土地」,也就是吾人當努力修持之處。
   
6. 
人類最高的控制所 ──「頂輪」即名之為kṛṣṇa,kṛṣṇa即是「至上核心意識」。
   
7. 
kṛṣṇa的音根是kḷṃ,kḷṃ是由ka+ḷ+anusvāra(鼻音化母音,隨韻)組成。梵文ka有三個意思:(1)梵文的第一個子音(2)水(3)客體化的至上本體。簡言之,kṛṣṇa即是萬有之主。(註2)
   
8. 
kṛṣṇa代表一個誕生於西元前一千五百年的聖者。kṛṣṇa原名為vāsudeva,因為他父親的名字是瓦蘇德(vasudeva),所以他的名字就是將a改為ā的瓦蘇德瓦(vāsudeva)。在他小的時候,有一位親戚見到他器宇非凡,於是就將他取名為克里師那(kṛṣṇa)。本經裡的上主克里師那指的就是這一位,祂是具屬性至上本體(註3)以五大元素所組成的人格化現。
   
註1
:因此kṛṣṇa又譯為黑天或大黑天
註2
:ḷ又寫成lr。
註3
:具屬性至上本體是指受造化勢能影響下的至上本體,類似
   太極,不受影響的稱為無屬性至上本體,類似無極。

 


(二)持國王(dhṛtarāṣṭra)、良知(sañjaya)、持國王百子、般度五子(pāṇḍava)、達磨之地(dharma-kṣetra)、俱盧之地(kuru-kṣetra)和難敵(duryodhana)的靈性意涵。

 

1. 
持國王(dhṛtarāṣṭra):dhṛta意指「控制」,即控制的實體,而rāṣṭra意指「結構」,也就是控制肉體結構實體的「心靈」。所以持國王代表控制肉身結構的「心靈」。心靈是具有業力,是盲目的,所以持國王天生就是一個目盲者。
   
2. 
良知(sañjaya):是指能明辨是非,分別善惡的力量。盲目的心靈無法看清事情的真相,所以代表盲目心靈的持國王必須藉由「良知」才能看到作戰的狀況。
   
3. 
持國王百子:「心靈」本身並沒有覺知與活動力,所以要靠五個感覺器官(眼、耳、鼻、舌、皮膚)和五個運動器官(聲帶、手、腳、前陰和後陰)來作用。五個感覺器官和五個運動器官在代表「空間」的十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和上、下)作用,所以心靈的作用就有(5+5)×10=100個特質,因此持國王的一百個兒子即代表此心靈作用的特質。
   
4. 
般度五子(pāṇḍava):般度五子是般度王(pāṇḍu)的五個孩子,般度(pāṇḍu)意指想獲得靈性智慧者(paṇḍita),所以般度五子即代表要獲得靈性智慧的過程。般度五子的老五俱神(sahadeva,又譯為偕天),代表海底輪和固(地)元素;老四無種(nakula,又譯為無邊),代表生殖輪和液(水)元素;老三阿尊那(arjuna),代表臍輪和光(火)元素;老二怖軍(bhīma),代表心輪和氣元素;老大堅陣(yudhiṣṭhira,又譯為堅戰),代表喉輪和乙太(空)原素,要使沉睡的拙火(kuṇḍalinī,又譯為靈蛇)上達眉心輪的有餘三摩地,就必須先通過上述的五個脈輪。
   
5. 
達磨之地(dharma-kṣetra):(1)dharma是由dhṛ+字尾man組成,其意為「法性」,kṣetra是「地或場」,所以達磨之地是指法性(dharma)的戰場。(2)dharma一詞是由dhṛti來的,dhṛti代表物質和心智活動的支撐、控制或渴望,kṣetra之意是「地或場」,所以此法性戰場又代表我們物質的肉身,沒有肉身便無法從事靈修。(3)dharma也代表「正義」,所以法性戰場又代表為正義而戰。請參考13-2和13-6節講解。
   
6. 
俱盧之地(kuru-kṣetra):又指俱盧(kuru)的戰場,kuru的梵文之意是「做、從事」,kṣetra之意是「地或場」,所以俱盧戰場指的是行動之地,也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其意涵是在此世界的修行。此外,kuru又代表「邪惡」,所以法性和俱盧之戰也代表正義與邪惡的戰爭。無論是身體內在的修煉以及世俗生活的外在修煉,抑或是正義與邪惡之戰,這兩者都無時無刻在進行著,這就是修行。
   
7. 
難敵(duryodhana):dur是「困難」,yudh意指「與之作戰」,所以duryodhana(難敵)就代表很難與之作戰。持國王的長子名為「難敵」,「難敵」代表習氣之首,意指要克服我們的習氣是非常困難的。

 


(三)上主克里師那與阿尊那的靈性關係

      阿尊那代表臍輪和火元素,是人身所有能量的中央控制點。在本經中,克里師那稱呼阿尊那為「勝眠者」(dhanañjaya)和控制睡眠者(gudākeśa),又擔任他的御者,還不斷地勉勵阿尊那,其靈性意涵是至上意識、上主要吾人維持覺醒,並鼓勵人類內在潛藏的能量──火元素,通過心輪、喉輪、眉心輪往頂輪前進。



(四)上主克里師那與般度五子的靈性關係

      克里師那之義是「頂輪」,又稱為慧師凱夏,亦即祂是一切感官的主人。般度五子代表吾人身上第一至第五個脈輪以及五大元素。為何克里師那吹奏的是五大元素海螺(pāñcajanya)?因為祂是五大元素的主控者,是我們肉身五大元素以及心靈的主人。



(五)上主的大現身(mahā-sambhῡti)與令解脫者(tāraka)的概念

      至上、上帝是無形無相的,但無形無相的上帝並不容易讓人們了解與親近,因此在哲學上和信仰上就產生了至上(上帝)以五大元素的身軀示現在人世間的概念。這種以至上(上帝)的身份所示現的人格化上主就稱為大現身,像上主克里師那、上主希瓦即是這樣經由大現身而來的人格化上主,上主的大現身或降臨也同時扮演著令解脫者(tāraka)的角色,祂是有限的人世間和無限的至上本體間的連結,也是虔誠靈修者心中的信仰,經由此信仰,靈修者比較容易與無形無相的至上有較親密的心靈—靈性關係。在哲學上,我們常用大寫的Guru(上師)來代表上主的大現身和令解脫者。但基本上,無論是上主的大現身、令解脫者或偉大的上師都不會隨意在人世間示現的,而是只有當法性衰微而非法性盛行時,為了保護有德者,消滅邪惡和建立法性時,才會降臨人世,而且人格化身的上主應為靈修者的至上目標。詳見4-8、4-10 和12-9節的講解。



(六)人格化上主或偉大上師與弟子間的關係

      上主的化現或偉大上師本身就是「愛」與「真理」的顯現,祂會滿足人類任何靈性上的所需,甚至滿足一切生活上的所需。而弟子與人格化上主或偉大上師的關係是極微妙的,他們之間除了有師徒間的關係外,又有如父子間、夫妻間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在本經裡,我們即可隨處感受到阿尊那與上主克里師那之間的各種甜美關係。



(七)善盡本職與法性職責的概念
           

1. 
四種種姓的職責是「上主」依據人們不同的特質而安排的,但「真我」並不從事任何行動,也永不變易。(4-13)
   
2. 
職責與緣業本命有關,明智之人應依自己的緣業來行事,如果僅憑「自己的我執」而不想盡本職,那麼來自於你本命的約束,也會使你不由自主地去執行。(3-33、18-59、18-60)
   
3. 
善盡本職與法性職責的重要:自己的法性職責即使不夠完美,總比依循別人的法性職責好。履行自己的法性職責或許會遭致滅亡,但總比履行別人的法性職責所帶來的危險還要好。自己的本職也許未能做到盡善盡美,但總比完美地履行他人的職責來得好。盡自己本分之職,永遠不會遭致罪愆。(3-35、18-47)
   
4. 
所有的行為、職責都伴隨著缺陷,即使我們所有的努力是帶有瑕疵的,也不應捨棄。(18-48)
   
5. 
每一個人均應樂於自己的本職,一切萬有都是祂的化現,職責亦是祂的化現,因此人應經由盡本分之責來禮敬祂,以達到圓滿的境地。(18-45、18-46)
   
6. 
不管你的本職為何,凡是以上主為庇護的人,都會達到至上的目標。(9-32)
 
 
:本職與法性職責指的是同樣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