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卡拉阿闍梨涅槃六頌二
Śaṅkarācārya Nirvāṇa Ṣaṭkam
(Shankaracharya Nirvana Shatkam)
主講人:邱顯峯老師
一、前言:
請見第十七輯解說,此輯為第二頌。
二、香卡拉阿闍梨涅槃六頌二
(一)原梵文版
Na Ca Prāṇasaṃjño Na Vai Pañcavāyuḥ
Na Vā Saptadhātur Na Vā Pañcakoṣaḥ
Na Vāk Pāṇipādam Na Copastha Pāyu
CidānandarῡpaḥŚivo’ham Śivo’ham
(二)其他語系型梵文版
Na Ca Praaṇasaṃjño Na Vai Pañcavaayuḥ
Na Vaa Saptadhaatur Na Vaa Pañcakoṣaḥ
Na Vaak Paaṇipaadam Na Copastha Paayu
Cidaanandaroopah Shivo’ham Shivo’ham
(三)英語系改寫版一
Na cha Praanasanjno Na Vai Panchavaayuh
Na Vaa Saptadhaatur Na Vaa Panchakoshah
Na Vaak Paanipaadam Na Chopasthapaayu
Chidaanadarupah Shivo’ham Shivo’ham
(四)英語系改寫版二
Na cha Pranasanjno Na Vai Panchavayuh
Na Va Saptadhatur Na Vaa Panchakoshah
Na Vak Panipadam Na Chopasthapayu
Chidanadaroopah Sivoham Sivoham
三、梵咒的每個字詞解說如下
第一句
na:不是
na ca:也不是
prāṇasaṃjño:生命能的概念,原型字是prāṇasaṃjñā
vai:強調、確認地,此字是用於強調先行詞
pañcavāyuḥ:五種生命氣,念誦時在ḥ之後有一個半音u,
所以有的人會念成ḥu或寫成ḥu,
原型字是pañcavāyu
直譯:我既不是所謂的生命能也絕對不是生命能的五種生命氣
第二句
vā:或、如、若、猶如
sapta:數字「七」
dhātu:要素
saptadhātur:七大的要素為乳糜(Rasa)、血液(Rakta)、
肌肉(Māṃsa)、脂肪(Meda)、
骨頭(Asthi)、骨髓(Majjā)、
精髓液(Śukra)等,原型字是saptadhātu
koṣa(kośa):字義上為「鞘、層」、貯藏室,又音譯為俱舍
pañcakoṣaḥ:五個層次,念誦時在ḥ之後有一個半音a,
所以有的人會念成ḥa或寫成ḥa,
原型字是pañcakoṣa
依照《泰帝利雅奧義書》(Taittirīya upaniṣad)的論述,將人分成五個層次如下
層次 |
梵文(Koṣa) |
中文 |
意 涵 |
第五層 |
Ānandamaya Koṣa |
喜悅層 |
靈性 |
第四層 |
VijñānamayaKoṣa |
妙慧、知識層 |
智慧 |
第三層 |
Manomaya Koṣa |
作意層 |
心靈、心智 |
第二層 |
Prāṇamaya Koṣa |
能量層 |
能量 |
第一層 |
Annamaya Koṣa |
食物所構成的肉體層 |
粗身 |
此外,也有人將心靈分成五個層次如下
層次 |
梵文(Koṣa) |
中 文 |
第五層 |
Hiraṇmaya Koṣa |
金黃色層、致因心靈和超意識的第三層 |
第四層 |
Vijñānamaya Koṣa |
妙慧層、致因心靈和超意識的第二層 |
第三層 |
Atimānasa Koṣa |
超心靈層、致因心靈和超意識的第一層 |
第二層 |
Manomaya Koṣa |
作意層、精細心靈層、潛意識層 |
第一層 |
Kāmamaya Koṣa |
慾望層、粗鈍心靈層、意識層 |
直譯:我既不是(身體的)七大要素,也不是組成人的五個層次
第三句
vāk:說、口、嘴巴,又代表能出聲音的聲帶
pāṇi:手
pādam:腳,原型字是pāda
ca:也、和
upastha:生殖器
copastha:此字由ca(和)+ upastha(生殖器),a+u=o
pāyu:肛門
直譯:我也不是五個運動器官的口、手、腳和生殖器、肛門等
第四句
cid:覺智,原型字是cit
ānanda:永恆的喜悅
rῡpah:形相,原型字是rῡpa
śivo’ham:我即是純意識,此字是由śiva(純意識、佛性)+aham(我)
組成
直譯:我就是純意識,是覺智與喜悅化現的純意識
四、整段梵咒的直接意義
我既不是所謂的生命能也絕對不是生命能的五種生命氣
我既不是(身體的)七大要素,也不是組成人的五個層次
我也不是五個運動器官的口、手、腳和生殖器、肛門等
我就是純意識,是覺智與喜悅化現的純意識
五、解說
1. 請見第十七輯解說,此為第二首。
2. 第一至第三句的解說:
依據印度的傳統哲學,認為人是一種能量的存在,也是由七大要素和五個層次所組成(詳見第三項的每個字詞解說),並認為口、手、腳和生殖器、肛門等是人的五個運動器官,因此本首讚頌詩所要表示的是「真我自性」(ātma)並不是上述所說的一切。
3. 第四句的解說:請見第十七輯解說。
4.本首讚頌詩一樣以「否定」法來表述「真我自性」。
5. 第一句pañcavāyuḥ的ḥ後面有一個半音u,所以讀誦時可念成ḥu,
第二句Pañcakoṣaḥ的ḥ後面有個半音a,讀頌時可加上半音a。
請按此連結涅槃六頌(同第十七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