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非常感謝大家來瀏覽此靈性自發功問與答,這些問與答都是上課中學員提出的問題,然後筆者隨機回答,所以有些部份可能不是很完整或妥切,還望大家隨機閱讀即可。這些問答集有分基礎、進階和高級篇,基礎篇較適合初入門者及一般大眾,進階篇則較適合已經有一些自發功的基礎或對身心靈的哲學已經有一點涉獵者,而高級篇的某部份篇章則是談得較深入的,因此可能需要在相關方面已經有概念的才較容易看懂,所以筆者會建議大家先看基礎和進階篇,等看完後,已經有一點基礎後 再看高級篇,謝謝大家。
  

邱顯峯老師主答

葉靜華,余蒨如及多位志工共同整理 

1.  
問: 請問邱老師,什麼是修行?  
答: 我簡單的回答,我們修行,除了要修定、修慧、修德、修心外,最起碼的就是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修行的內涵就是不斷地一起前進,為了達到究竟之境前進,如佛教心經所說的「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gate gate pāragate pāra saṃgate bodhi svāhā」。任何宇宙個體都是不斷地在朝向至上本體之道前進,這就叫gate gate pāragate─向究竟之境前進。佛教把pāra翻譯成彼岸,pāra saṃgate的意思有兩個,一個是以正確方式前進,一個是大家一起前進,那達到的究竟之境叫做什麼?很簡單,那裡不是天國,不是上帝,不是淨土,那裡就是你的本來─Bodhi。六祖壇經上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gate gate pāragate pāra saṃgate bodhi svāhā」也與四書的《大學》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相似,都是在於回復自己本來的光明本性,並幫助別人也回復自己本來的光明本性。Bodhi在瑜珈是用 Ātma 這個字,有的時候寫成Ātman,英譯有的會譯成阿特曼。英文沒有這個字,英文在哲學上的用詞是比較不足的,在心靈上和靈性上的字詞較少,相對地,梵文和中文就有相當多的靈性與精細的字。沒有靈性上的Bodhi & Ātma要怎麼翻,比較簡單的通常就翻譯成Soul,但Soul無法表達真正Bodhi或Ātma這兩個字。Soul中文翻譯成靈魂,中文字的靈魂是否代表你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如來本性?答案是:一半是一半不是,因為靈是不變的,魂則是生滅的,靈魂實際上有一半是不變的靈,有一半是隨業流轉的魂。但是當我們講到Ātma,講到Bodhi菩提自性的時候,是講那個不生不滅的自性。所以前進的最終目的非常單純,就是回到我們的菩提自性Bodhi,我們的本來面目。最後一個字svāhā,是語尾助詞,類似基督教在講的阿門。阿門其實是一個音根,這個音根代表我們所做的一切都為了好的去做,都是為了福祉去做的,是「如此如此」之意,叫阿門。在梵文裏還有一個詞是屬於高貴的情操,也是第五脈輪裏面的一個vṛtti心緒傾向,叫svāhā。我們一般翻譯成薩婆訶,代表的是高貴的行為,虔敬的心,也是行動結束的語詞,因此以至上、最高靈性為目標的經文或梵咒或咒語常在結尾加上svāhā。  

            

2.  
問: 練自發功時的靜坐和一般的靜坐有不一樣嗎?      
答: 禪坐有兩種,簡單講,一個叫靜禪,一個叫動禪,動禪乃是禪中之禪,靜禪叫初機禪。不過一般人把動禪當初機,也是對的,動禪就是各式各樣的功法,我們只要能體會心不離道,不管練什麼功法都叫做禪,禪機、禪心,如何去相應叫做動禪。動禪練了以後練靜禪,靜禪完接下來練非動非靜禪,動靜皆是禪,這才是我們真正在禪修裏要認識的。靜禪容易修,動禪難做到。六袓壇經講到一個見性之人:「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又說:「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一個真正明心見性的人,即使在作戰當中依然自性顯現,不會因為作戰而忘記。「繁興永處那伽定」的「那伽定」是佛教一種修定的詞,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依然不離自性,叫做「那伽定」。所以一般來說,動禪比較難修,而最高的就是動靜皆是禪,禪中無禪心,無禪意,不執著於禪,那才是真正的禪。    

            

3.  
問: 願力與執著,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答: 這個部分在博伽梵歌裡面有講到,它是在說明「願力與服務」,內容是說如果你的願力不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社會大眾,是為了更高的目標,那麼這個就叫做「願力」,那如果你的願力是為了自我,或是比較有限性的,那個就不叫願力,那個叫「執著」,但這其中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劃分。我自己比較常用的譬喻或是原則,是講「愛」。怎麼樣叫做愛上帝?很多人體會不來什麼是「愛上帝」,他會覺得說我很虔誠呀,我非常的愛上帝呀!這時我就會問他一個問題,─假設有一個人,他說我實在非常的愛你,因為每一次看到你,我都很快樂,或者說他看到你,覺得賞心悅目,且疾病因而痊癒了?請問他是真的愛你嗎?不是,他愛的是自己。所以如果你任何的虔誠、信仰、拜拜都是為了獲得平安,甚至可以因為拜拜而獲得解脫,請問這樣的行為或心態,就代表是愛上帝嗎?不是,你們愛的是自己呀!這樣明白嗎。所以你就問你自己,你是真正的虔誠嗎?如果是,那其實願力與執著並沒有一樣。

再問:邱老師,我想到的是有些人有求大悲水,念大悲咒,其中有部分原因是為了治病,那這樣是不是也就是相對的?
再答:我常常講大悲水就是拿較大的杯子去裝水,不過大杯的水真的很好用,尤其是夏天,你不喝大杯水,問題還真的很多,像有人就問我一些中暑和尿道發炎的事,針對這些疾病的問題,在夏天,大杯的水真的太好用了。從較隱微的角度來說,凡是有所祈求都是相對的,即使求治病也是相對的。

再問:可是老師,自己在發願的過程中,不也是藉由念力來尋求身心靈的改變嗎?
再答:剛剛我之所以簡單的回應,是因為一般人都習慣講一個外在的、有形的,其實,只要心存善念,體內的地、水、火、風、空、全部都轉變了,不是只有水轉變大悲,你的固元素,你的水元素,你的火元素,你的風元素,你的乙太元素,你的心靈,從第1到第6個脈輪,所有的元素都變成大悲,而不是只有外在的轉變。只是一般來說,水比較會吸附能量,所以一般都是用水來吸附不好的。又比如說辦法事的物品,通常辦完後都會拿去燒掉,因為這些物品會吸附很多不好的,這是因為人的很多念會投進去,所以最後這些東西都會拿去燒掉。其實,這些都是因為相對世界的遊戲嘛,如果你是走在雲端上面的人,那麼就不要太在意這些,但是我們一般人都還是在三界裡,所以稍微留意一下也不是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baba 的頭像
    minibaba

    靈性使者 - 天人合一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