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邱顯峯老師主答 葉靜華,余蒨如及多位志工共同整理

 

1.  
問: 自發功和靜坐如何配合?
答: 真正的靜坐就是自發功,真正的自發功就是靜坐,它是合一。目前大家還是初學者,現在練功,身體抖抖抖就叫自發功,但如果靜坐也這樣抖抖抖,很難抖進去。所以靜坐時,還是要記得你的目標,但是在抓住目標、持梵咒、做呼吸時,如果身體會動,不要理它,繼續專注在你的目標。只要你夠精細,晃動就會減少。從β波到α波到θ波到δ波,只要你夠專注,動作就會減少。只要你身心還不夠精細,它就會動個不停。

初學者還是分開練習比較好,一般是先練靜坐,再練自發功,但是你若練熟了,自發功就是你的靜坐,靜坐就是你的自發功,動靜皆是禪。「只道行禪坐亦禪,聖可如斯凡不來」(出自靈源大道歌),聖人可以這樣,我們做得來嗎?我們做不來,所以先拆開,還沒有達到那麼高以前,先拆開,否則你會做得很怪,靜坐像練自發功,練自發功像靜坐,那會做得很亂。靜坐時專一靜坐,萬一靜坐時又在練自發功,怎麼辦?你就繼續專注在你靜坐的目標上。

 

 

2.  
問: 如果時間有限,在靜坐和自發功之間,該如何選擇?
答: 時間有限的話,靜坐先做,因為自發功幾乎沒有時間限制。我來講「靜禪」和「動禪」的概念,初學者大都想要從靜禪練起,但是如果靜禪練不來的人,最好先練動禪,一個人在動的當中比較不會無聊,這就是動禪。動禪的意思不在動,而是在一切處都不離開你的「本」,自發功就是動禪。當你的動作還很保守時,你需要的是靜禪,靜禪的功夫是最差的功夫,卻是最基本的功夫。當你需要培養時,你就從靜的開始做,你不在靜坐時,任何時間都可以練自發功。等到自發功慢慢熟練了,你的靜坐就是你的自發功。

 

  

3.  
問: 我早晚都打坐,還要練自發功,覺得時間不夠,所以打坐時我告訴自己:「我要練自發功。」結果我的氣左邊、右邊交換好多次,我很困惑。
答: 你練靜坐時就靜坐,不要想著要練自發功,因為所有的功法都是自發功,尤其靜坐就是高深的自發功,它轉化的不是以肉體和氣為主,而是心靈。但是很多人練習靜坐不會進步,那是因為他的肉體和氣沒有轉化。如果你平常有在練自發功,靜坐就好好做。

氣左右對稱的交換,是人體非常重要的能量調整。你的問題在頭部,你的思慮很專注,需要圓融變化的時候,就會卡住,未來它會幫你練頭部,不是只有左右轉,還會旋轉,不是只轉頭,氣也會轉,把你原來認為的標準和對錯,全部攪拌,攪拌之後,你整個會昇華,超越你認為的對錯、是非、善惡。

 

  

4.  
問: 我的時間有限,沒有時間練功或靜坐,該怎麼辦呢?
答: 慢慢練習將心念維持所持梵咒的理念上。有位出家老師到大陸救災,到了中午,出家老師要先靜坐才能吃飯,怎麼辦?跟共產主義的人講靜坐,他們大概不懂,他說:「我想休息、打坐一下。」沒有想到那些官員說:「你教我們,我們一起打坐。」他想:「天哪,本來靜坐一下就可以吃午餐了,這下要教你們,我什麼時候才能吃午餐呢?」後來他靈機一動,就教大家:「你們靜靜坐著,想著你最喜歡的人或事物。」大家開始打坐,等到出家老師出定了,其他人都還沒有出定。為什麼?每個人想著自己最喜歡的人或事物,容不容易出定?不容易。我們為什麼忘記梵咒?如果我們很喜歡一個人,會不會忘記?很喜歡錢,會不會忘記?不會。所以,如果你的梵咒是你最喜歡的,你就不會忘記。梵咒的梵文是Iṣṭa Mantra,Iṣṭa就叫「你最喜歡的、最愛的、最渴望的」,那個永遠不變心的,唯有永恆不變的真理和至上才能成為你的最愛。我們如何修行?即視你的目標為最愛的,你得去開發你跟祂之間的關係,去體會到祂就是你最愛的。

 

 

5.  
問: 我在靜坐時,有屬於我的個人梵咒,可是有時我又會跑到自己本來熟悉的梵咒去,這樣是不是會搞混了?
答: 是會搞混掉,但是當你明白了,就不會搞混掉,因為所有的咒語都一定導向祂。個人梵咒的梵文是Iṣṭa Mantra,什麼叫Iṣṭa Mantra?Iṣṭa的意思是「你的最愛」,什麼是你的最愛?就是你的目標。什麼是你的目標?超越人事時空物的,才是你真正的目標。個人梵咒符合你的因果業力,又導向至上,所以當你持誦這個梵咒時,最容易融入於祂。如果你持這個梵咒真的很不順,可以去請教你的Ācārya。但即使你沒有持念你的個人梵咒,反而持念Om Maṇipadme Hum,或者其他你熟悉的梵咒,你也不要認為這樣就不能解脫了。

 

  

6.  
問: 我的身體比較少動,但在靜坐或頌經時,有時想到什麼問題,手就會舉起來。
答: 你的佛學底子好,根器好,很善良,像你這種人在練功時,它會先讓你熟悉心靈導向靈性的部分,讓你從這個部分入手,去入定、去修持、去產生變化,這是好現象。另外,凡是你這種修持很高的人,通常手腳動的機會少,它讓你專注地禪定幾天、幾個月之後,接下來就有你好看的,祂為了讓你徹徹底底轉化,會把你抓下來徹底地練,尤其是基礎的身體和氣機的功法。但是心性修得很定的人往往會害怕或抗拒。靈性修得不錯的人,身體和氣機的基質不一定跟得上靈性。基質的部分若跟不上,一旦進入深沈的禪定,嚴重的,身體會殘廢,會中風,因為進入深沈禪定時,四肢及內在能量會處於較靜止的狀態,無法與精細的身心變化配合,而導致身心出問題。這是「禪病」的一種。有些人修禪,跑著上山,結果被抬著下山,因為腳放不下來,氣血凝滯了,原因就是身體和氣機的基質跟跟不上靈性。所有功法都強調靜禪和動禪一起修,像道家有各種拳法輔助靜坐,佛家的動禪包括唸佛、跑香、行禪,用意就是在動靜合一。

 

  

7.  
問: 我只有在不舒服時,身體才會動一下,或者在打坐、頌經時動一下。
答: 沒有關係,你基本功已經練那麼久了,修了那麼久了,有機會就繼續做靜的功夫,把你內在原來認為對錯的部分昇華到更高、更靈性的境界。要不然你就自我暗示:「我要徹底地讓身體動一動。」那也可以。其實你的身體還是可以做大動作的,因為你還沒有全部打開,只是你要願意放下,讓你自己徹底地動一動。你的身體如果全部開了,會有一個特點:你的腦部會開。你的腦部充滿了線路、標準化、對錯、功德觀,我們修行要從有形修到無形,無形修到散形。這是我剛開始練功時,師父一天到晚跟我講的話,他教我由散漫走入規矩,由規矩走入自然,由自然再跳出自然。我被他唸了很多年,哈哈!

 

8.  
問: 我靜坐時,專注在靜坐,偶爾身體會動一下,晃一下,自己會因此嚇一跳。
答: 這就是氣動。談到這裡,我們提一下關於瑜伽方面的問題。瑜伽有一派叫做Bikram(熱瑜伽)。簡單來說,在印度有很多大師在喜馬拉雅山靈修,靜坐到全身都是熱的,做體位法也是從涼到熱,我們來探討這個原理。陰極陽生,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當你放鬆到某一個階段時,會產生一個逆轉能量,當你很專注或放鬆時,這個逆轉能量會抖起來,能量會往上衝,會自動逆轉。如果熱是從外在進入身體,人的身體會虛脫。我們說運動會流汗,打拳、練氣功、靜坐都會流汗,但是同樣的流汗,能量不一樣。如果是跑步運動的流汗,心跳速度會加快,心肺負擔重,肝腎負責排解毒素也會加重負擔。反之,在練氣功或放鬆靜坐的時候也會全身流汗,但是心臟跳動的速度反而變慢,沒有靠肺部和心臟,為什麼不靠肺和心臟也能流汗與流通,原因在於氣。所以當你接通宇宙的氣在練功或靜坐的時候,心臟、肺部與肝腎的負擔都減少了,重點是你要如何讓宇宙的能量進來,在你的「鬆」中,讓五大元素自轉,能量會自己起來。這是自發功很重要的原理。如果熱是從體外產生,那個叫耗能,就像運動流汗耗能一樣。但是,這不意謂著我們不可以運動,我們平日缺乏體力的運動,還是要偶爾跑跑步,一樣要均衡的鍛鍊,但是在自發功裡面,它是接引宇宙能直接從細胞能量發出來,不是靠心臟和肺部,這是一般大家比較不知道的部分。

靜坐時進入到「輕安」的時侯,通常會有二種現象出現:一種是覺得很舒服,想要繼續,但反而又定不下來;另外一種是恐懼,因為「我」怎麼不見了,自我感不見,會產生恐懼;也就是進入輕安的剎那,會產生執著或恐懼的現象。就像這位同學剛剛說的一樣,「氣」沒有了,那接下來要做什麼呢?只要心念動了,就不能專注,最好心念都不要動。入定後,它還會再回來,只要因果業力尚未了,一定還會出定的,請大家放心。初學者擔心的是如何入定,不用擔心會不會出定。

 

9.  
問: 之前靜坐時,呼吸就像瑜伽教的由前面吸、後面吐,但是最近都是由後面吸、前面吐,不知為什麼?
答: 呼吸從前面、從後面、從上面、從下面,都沒有絕對標準,不論學哪一種靜坐法門,開始都是靠有為法進去,但是進去以後就會有變化,呼吸該走前面、該走後面,祂知道,不是我們知道,另外還得看你的老師懂不懂。如果教你的老師懂,他就會讓你自己去轉,除非你是氣血逆行就不要練,氣血逆行不是不可能,尤其是當我們雜念、慾望很多,氣血就會逆行,如果是正常的進展就ok,管它從前面、從後面呼吸都沒關係。不管你在哪個地方學靜坐,最好還是問你的老師,我只能以最基本的來說,因為法門太多,我不清楚你的法門怎麼講。

 

10.  
問: 我在阿南達瑪迦學靜坐,有天靜坐時忽然覺得由後面吸,背脊會比較直,吐氣也是很直。
答: 正確,如果靜坐後你覺得身高長高是正常的,如果駝背是往前駝不是往後,往後一直拉伸是正確的,一直往上延伸,是正確的,是好現象,這代表能量起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baba 的頭像
    minibaba

    靈性使者 - 天人合一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