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邱顯峯 老師 整理:戴歸真、陳積善、余蒨如、葉靜華


 

◎ 8-1  起了生滅心,才是痛苦的根源

  上一堂講到第二章五十四節,不要讓心靈模仿外在的影像,不要與外在的影像相應,這就是感官回收。但是感官回收不只是在做回收而已,而是要往內在真我回收。

接下來再繼續講八部功法。感官回收進一步要進入「集中」,再進一步進入「禪那」,再進一步進入到「三摩地」。感官回收、集中、禪那、三摩地這些都是過程,過程都是生滅,透過生滅要達到不生不滅。基本上,感官不是罪惡,喜怒哀樂愛惡欲不是錯誤,生老病死不是罪過,你今天有什麼欲望,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為這就是生命。我們今天為什麼那麼痛苦?是因為我們把心放在「生滅」裡,起「生滅心」。講白一點,我會生,我會死,我會肚子餓,我會生病,我會快樂,這些所有身體上的生滅跟我情緒上的生滅,跟我的欲求,這些都不是我。我們因執著生滅而起生滅心,也就是你在情感的當中、在得失的當中,起了對待心,因為你在其中起了對待心,這才是痛苦的根源,而不是生滅本身痛苦

快樂不會是痛苦,痛苦也不會是痛苦,都是你在快樂、痛苦、吃東西、在生、在滅、在所有的每一點下你起了生滅心,那才混亂了你自己。否則,生不是快樂,滅不是痛苦,得不是快樂,失不是痛苦,唯有當你的心裡對每一個生滅的現象起執著之念時,那個念就叫「生滅心」當你起了生滅心,才是痛苦的根源


 

◎ 8-2  不要讓你被外在的物質影響

  當你明白到這一點,你對世間很多的事就不會太在乎了,尤其你心靈提升以後,你根本不會在乎這一些。但是當你心靈還沒有提升以前,自然會有這些現象,所以要靈修。

再回到感官回收。感官回收就是剛才講的「不要讓你被外在的物質影響」,為什麼不要被外在物質影響?第一,外在物質是真實地存在嗎?其實不是,它是扭曲的。第二,你的感官能真實地接收嗎?不,感官的接收有一個特定的範圍,所以是虛假的。第三,你的心靈如果去應了這個虛假的東西,你的心靈就產生了變形。第四,你的心靈變了形,然後你再對這個變形生了念,不管是執著的念、討厭的念,這就叫生死輪迴。生死輪迴的「因」是你的心造的念產生變形、產生虛假,最後成為萬物的循環。不管用帕坦加利、佛教十二因緣或清淨經的說法,其理都是一致。


 

◎ 8-3  因為你動念,它才存在;因為你認同它,才會起作用

  外在相對於心靈,不是真實的;感官的接收,本身是有限的,所以也不是真實的。心靈去接收外在,心靈就變形了,從變形中產生執著的念就是生死因。心靈相對於靈性,是不真實的存在,就如同物質相對於心靈,物質是不真實的存在。

那麼為什麼會生這個念?每個宗教說法不盡相同,意思卻一樣,那就是「不知道」「不明白」「妄念」「妄心」「原罪」,各種詞都有,反正要演這齣戲,就必須這樣演出來。那麼你為什麼會看到這齣戲?其實它不存在,是因為你動念,它才存在。
當別人罵你,你不動念,就不會起作用;當你罵別人,別人不動心,你也會發覺這是多此一舉。因為你認同它,才會起作用。這就是生滅。所以,感官為什麼要回收?前面已經解說過幾個要點,接下來再看看其他的理由。


 

 8-4   有時間和空間,就會有真和假

 

你現在所看到的宇宙,是不是宇宙的現在?答案”是”也對,”不是”也對。我們舉例,這裡有一顆星,這裡是地球,你在地球上,眼睛看這顆星,你看到的這顆星可能是一億年以前的,所以宇宙的現在不是你現在看到的。可是你現在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所以在這個地球的現在你所看到的是真。為什麼同樣一個宇宙裡會有真和假?原因在於裡面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有時間和空間,就會有真和假。為什麼會有真假,因為那是心靈的扭曲現象。時間和空間是一個扭曲的現象,既然是扭曲的現象,你用感官去覺知,不能說不好,但不是絕對。既然它不是真實,你就會隨它扭轉。

人的心靈像一隻猴子,到處亂跳,心靈有一個特點,就是執著,如果你不給它一個東西,它跳來跳去,你抓不到,你的心靈會耗散掉,所以需要做感官回收。你的感官所覺知的,都不是真實的外在,也不是真實的覺知,也不是你的心靈,而都是變形的你,既然是這樣,你何必為它傷腦筋?


 

◎  8-5   感官回收的方法是「導向」而非「壓抑」

  接下來進入一個重點:感官回收不是只停留在那兒。一般的宗教或靈修,通常只講到回收,回收之後很多人用壓抑,要讓生命之流中斷,如果你把流中斷,叫做對抗,如果是對抗,就出現了二元,所以不是用對抗,而是要讓你的回收有個導向。這個導向有兩個特點,第一,它是愈來愈專注;第二,它專注的目標愈來愈擴展。

舉例來說,要年輕人靜靜地坐著,可能嗎?他的心靈到處跑。你乾脆讓他去打籃球,他就有個專注的地方,從感官回收到集中,是不是有個專注點?籃球打完了,你又叫他靜靜地坐著,可能嗎?不行,你又叫他聽音樂、畫畫,在聽音樂和畫畫中,他愈來愈專注。打籃球比較屬於物質上、生理上和外在性;聽音樂、畫畫雖然同樣是外在的,但是和心靈有更深的交流。假設他開始學靜坐,那就又進了一步。從打籃球、聽音樂到靜坐,是不是愈來愈從外在接觸到心靈,一直到進入內在?這些都是專注。所以從感官回收到集中,都是專注,而專注的目標是不是愈來愈擴展?打籃球、聽音樂和畫畫,那一個比較擴展?是不是聽音樂和繪畫的過程中,擴展的意境更大?


 

◎ 8-6  因為擴展,你的生命能量就不會作亂

  打籃球時,專注點集中在球上,開始聽音樂和繪畫時,專注點在音樂和畫上,而音樂和畫牽涉到心靈,其集中標的改變了。從音樂和繪畫進入到靜坐,靜觀自己,連通宇宙,他的目標從心靈進入到內我,內我又進入宇宙的大我,集中的標的改變,集中的心念沒變,這就是往內在真我的方向前進,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你不能在這裡停住了,這樣會出問題。若是跑步時突然暫停,你會不舒服,一定要繼續跑,才會舒服,那個能量你不能要它中止,而要它繼續地動。但是那個動要導向更精細的方向,目標的特質是擴展,你的生命能量就轉向精細。這就是中國人講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氣比精擴展、精細;神比氣擴展,虛又比神擴展。所以透過集中,集中的標的一直在改變,而集中的標的特質是擴展,因為擴展,你的生命能量就不會作亂。透過真正的集中,因為不是集中在專一點,你的生命能量會愈來愈精細;因為集中的標的是擴展性的,你的生命能量會愈來愈擴展,愈來愈轉化。這其實就是道家、佛家和儒家的心法。


 

◎ 8-7  禪那是心靈一股不斷之流

  集中不是只讓你專注在那兒不動,集中是要讓你的心靈往精細的方向去,生命因而擴展,標的在改變,往內一直集中,由心靈的外層到心靈的內層,由心靈的上層到超越心靈,這就是集中。

在佛教有個名詞,叫「堅固妄想」或「堅固妄念」。在集中的過程中,把我收攝為一,把我的氣收攝為一,把我的心靈收攝為一,這就解脫比較快。所以集中就是感官回收的收攝,透過收攝把形體的我收成一,把氣的我收成一,把心靈的我收成一,當它形成為一,就達到了集中的極致。達到了集中的極致,就是把全部的我往目標前進,這時,集中的標的在改變,禪那的標的沒有改變。禪那是把全部的我集中之後,往唯一的目標前進。所以禪那是心靈一股不斷之流,整個心靈收攝為一,導向你的目標,叫做禪那。禪那的字義是「冥想」,也就是持續不斷地冥想著標的。


 

◎ 8-8  死亡其實不可怕,人在死亡時是在享樂

  人在瀕臨死亡回來後,會講他見到光,死亡其實不可怕,老天的創造很甜美,人在死亡時是在享樂。人一放下肉體的時候,因為心靈的作用,會出現一種光,心靈便朝著光呈縱波,忽快忽慢一直前進,或以螺旋方式前進,開始的感覺像我在前進,到後來這個我快不見時,會被拉進去,拉到所有妄念無法起來,最後感覺幾乎消失,達到目標,這就叫三摩地。帕坦佳利說,制心於一處謂之集中;心靈一股不斷之流謂之禪那;與那唯一的光明本體合而為一謂之三摩地。三摩地的字義是「與所冥想的標的合一」。


 

◎ 8-9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從感官回收、集中到禪那,一路下來,你的生命能量在非常調和的狀態,你的能量會護體,如果修持還不夠,能量不能護體,通常你這種修證會驚動天地,因為你修得很高,天地間的能量,或者天人,會自動來幫你護體。一個人家裡貧窮卻很認真讀書,別人會不會來幫忙他?會的。同樣,一個修證很高的人,他的心念會驚動天地,天神、星光體會來護持這個體。這個你無須要求,只要正確地鍛鍊,到你真的進入禪那時,你的生命能量會自動調,那就是運作原理。「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生命能量全部會調整。調整之後就進入三摩地。進入三摩地之後,你的形體幾乎不起作用,幾乎定在那邊。身體不起作用,但能量是護體的,能量體沒有離開,它會護住。一般人不知道,可能乾脆搬出去燒,過去有很多例子,老僧入定,結果被拿去火化。


 

◎ 8-10  要達到神通,就要集中、禪那、三摩地一起共修

  接下來講第三章「神通品」。瑜伽八部功法基本上都是屬於修煉,為什麼帕坦加利要把八部功法中的後三部集中、禪那、三摩地歸在第三章?最主要是因為你要開發神通,就必須要集中、禪那、三摩地。老子道德經清楚地說,你把心定在那裡,你就成為你所定的目標,「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也就是說,你要知道這個人,只要想著:「我就是他。」你就知道。你要知道這個家,你只要想:「我是這個家。」你就知道。你要知道這個國家、這個世界,一樣的,你把心定在那裡,你就成為它。理論上是對的,但是你如何定到?老子只講了粗略的方法,帕坦加利很妙地把秘法講了出來,他講了一個更完整的部分,他說,你要達到神通,就要集中、禪那、三摩地一起共修。你這三個都修出來的話,你想誰就像誰,你想知道誰就知道誰,你要怎麼樣就怎麼樣。如果這三個沒有修煉,你想知道某某人、某個動物,不容易,可能想了之後還三心兩意,沒有集中、禪那、三摩地,你想出來的是某甲還是某乙?會混亂掉。唯有透過集中、禪那、三摩地,你才能成為你所想要的目標,你就會融入你的目標。


 

◎ 8-11  何謂Samyama

  在此,帕坦加利給它一個新的名詞,這三個叫Samyama,就是三個合在一起修,sam是一起,yama是控制。在瑜伽八部功法裡,Samyama是最精細的,但若是跟無種子識的、跟究竟解脫的來比較,Samyama變成是外圍的,不是最精細的,因為當你達到無種子識的時候,「我」不存在,這三個就變成外在的。但是過程中你還是要透過這三個來修。

這是帕坦加利的一個引言。引言之後,帕坦加利告訴我們,你在修證神通的過程,應該具備什麼。佛教講,通必須要定,通由定發,如果沒有定,很難達到真正的通,所以需要修定。帕坦加利也是這麼講。


 

◎ 8-12   如果你能夠深定,你就能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

  帕坦加利第一個講的是nirodha,心靈的懸止。當你心緒起伏時,讓心緒不要起伏,這就是nirodha;當業識起來的時候,立刻制止,不要讓它起來,這就是nirodha,第二個,再起的業識受到控制之後,你的心靈就會平靜。

3-11,當散漫的心減弱,專注心升起,心靈進入三摩地。這裡只是敘述,不要過於執著。第一是你的心念沒有起伏,第二是你的心念非常專注,這就是一個三摩地。

3-12,當寂靜再次現起,業識的起伏維持在平衡的狀態下,心靈將轉成那專一點ekagrata。這就代表,你要修神通,不是靠幻想,而是靠修定來的。所以,nirodha到samadhi到ekagrata,你的心靈整個非常專注到一點,當你專注到這一點之後,專注成「一」之後,你就會知道所有萬物的變化。

你先了解一個東西的本質(dharma),比如金塊、木頭,之後是特質(laksana),就是要把本質製作成某樣東西,那樣東西具有的特質變化,之後再進入avastha’,就是成型的意思,成為一個水壺、成為一個房子,叫成型。以這個塑膠製品為例,這是個成型的東西,它是從石油提煉來的,石油提煉的過程就叫具特質,石油就是本質。
這段敘述的重點在說,如果你的心非常定,如果你能夠深定,你就能了解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8-13  修定之後,神通是易如反掌、垂手可及

  3-13,藉此述明了感官會覺知到五大元素由dharma轉變至laksana,再轉變至avastha’。

完整的法性特質包括過去已寂滅的叫s’a’nta,正在升起的叫udita,未顯現的未來叫avyapades’ya。你能夠知道所有東西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而這一切都是來自次第的轉變,有形的世界都是次第的轉變。

3-16,他做了個總結。藉由samyama在這三種層次的轉變上修煉,法性的特質由本質到具特質到成型,你將了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知識。你的心靈如果能夠真正專注地修定,你就能知道,萬物是如何演變。這一段清楚之後,接下來的神通就比較好講了。當然清楚是不夠的,只有修定之後,你才會知道,這些神通是易如反掌、垂手可及。


 

◎ 8-14  藉由samyama的修煉,你將了知萬物音聲、語言的知識

  接下來一個一個講。3-18,當音、義、念相互混合在一起的時候,藉由samyama的修煉,你將了知萬物音聲、語言的知識。譬如說,一隻狗、一隻貓、一隻鳥,你要怎麼了解牠?你觀想你就是牠。當然先決條件,你得集中、禪那、三摩地。狗的叫聲、貓的叫聲、鳥的叫聲,你觀想你就是那個音聲,你就會知道牠在講些什麼。

我們大家來練習。現在請大家專注,將心靈提升到眉心輪,專注看隔壁同學的頭髮,你覺得他的頭髮代表什麼意義?他的頭髮在跟你說什麼話?第二個,你觀想你就是對方的耳朵,你感受到什麼?好,可以了,要出來了,叫一下自己的名字,不要變成耳朵了。


 

◎ 8-15  如果你進入三摩地,你的觀就會很清楚

  我們在觀時,你有沒有進入三摩地?沒有。如果你沒有進入三摩地,你在觀的當中,距離感就很大。如果你進入三摩地,你的觀就會很清楚。在觀的時候,第一,你用眼睛去看,第二,你成為那個耳朵,感覺會更深。帕坦加利還教我們幾個方法:你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去觸碰對方,若能用更多的因素去了解他,你是不是更能完全了解這個人?帕坦加利在後面用五大元素敘述,譬如你要觀想水,你就想到水的性質、顏色、流動、功能、音聲,當你用愈多的因素你愈能覺知,你融進去以後,愈能了解五大元素的作用。

融進去之後,還有一個特點,畢竟你還是要回來,尤其你融入的對象本身有特殊的因果業力,跟你有很大不一樣的時候,你的身體神經會混亂,需要調整,所以觀後一定要回來,叫自己的名字。


 

◎ 8-16  你的心念一動,你的身體會全部跟著改變

  接下來是更高的心法,帕坦加利沒有提,無論你看到的是那一個人、那一隻動物、那一顆石頭,你都要想:「它是至上、真理、道、佛。」當你能這樣想,你才不會看到什麼就執著什麼、看到什麼就變成什麼。

另外,你修好了第六脈輪,甚至到六個半的上師輪,從那裡觀照時,你就會用目證。目證就是覺知、覺照不覺受。你如果只是覺照而不覺受,比較不會受干擾。這其實就是神通的原理,而且力量大得不得了。因為你的心念一動,你的身體會全部跟著改變,只要你夠專注,它就起變化。神通就是這麼來的,因為你想誰就會變成誰。重要的還是在之前講的修定,把這些修好了,透過眼、耳、鼻、舌、身、意,透過心靈不同的脈輪去觀想,就會得到。


 

◎ 8-17  當你還沒有能力去預知未來,你不要想去知道未來

  以下一個一個來講。第一,音義觀念合一,你就會了解;第二,直觀業識,了知前世。用這個秘法要謹慎,當你的心靈沒有超越時,你看到任何形象,就被那個相所束縛,你就會看不準。當你的內心還沒有達到穩定之前,不須強求去學;當你還沒有能力去預知未來,你不要想去知道未來。最好,未來是當你該知道的時候你知道,否則某某人或你自己,什麼時候會出車禍,你知道了,要怎麼辦?你的心裡會起雜想,所以不要亂用,只要好好地修定,你自然會明白。


 

◎ 8-18   修行者應多觀照自己的修行,不要想去窺探別人的心念

  3-19,了知別人的心念。剛才講過,你要知道對方,只要想著對方的心念,你就會知道。這可以透過幾個途徑,包括音聲、形象、影像、氣味、觸覺、情境等等,這可能是種融合的情境,以上就是在你感受對方時可能出現的。再精細的部分不透過感官,而是當下直接內心知道,你就從裡面繼續拿、繼續拿,你用看,無法看得那麼清楚,你閉上眼睛,就會知道那個東西一直出來、一直出來,直接拷貝過去了,這就是了知別人的心念,但是你不要被他的心念給左右了。

3-20,僅知曉別人的心念,但不知曉別人心念之所緣。「緣」分兩個,一是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念,第二我心念所緣於外在的是什麼。只要你想知道別人的心念和所緣,其實不可能不知道,但你不要想去知道。所以「僅知曉別人的心念,但不知曉別人心念之所緣」的這句話為的是,要修行者應多觀照自己的修行,不要想去窺探別人的心念。


 

◎ 8-19  如果你的心念強度比別人高,你就能左右別人的心念

  3-21,藉由samyama在自身形象上的修煉,可中止自身形體的光,讓人無法看見。很多魔術也是這麼來的。如果你的心念強度比別人高,你就能左右別人的心念。這要怎麼觀想?你可以想:「我要消失我的形體。」只要你的念力夠,別人就不會看到你的形體。不是你的形體不存在,而是別人接收不到。接收的光,一個叫肉體的光,一個叫心靈的光,肉體的光是我們一般見到的,心念的光是心靈見到的,當你把這部分、把你自己收掉了,別人就看不到你。當然修行不是在修這個,這只是做為一個譬喻而已,其他的依此類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