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咒―又名藥師灌頂真言

主講人:邱顯峯老師

一、 前言:
      藥師咒又名藥師灌頂真言,是當今民間以及佛教徒最常持誦的梵咒之一,尤其當人們遭遇疾病痛苦時,更是經常唱誦此梵咒,以求身心安康,脫離疾病之苦。此梵咒亦被許多佛教徒或寺廟收為早晚課誦的主要梵咒之一。與印度的「希瓦神咒」(又名「永生不朽的希瓦神咒」)Mahā Mṛtyunjaya Mantra一樣,是祈求脫離疾病痛苦的主要梵咒。印度的希瓦神咒主要是向上主希瓦祈願,而藥師咒是向藥師如來(Bhaiṣajya-guru,又譯為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琉璃光王、藥師佛、醫藥上師(註1))祈請。

      一般梵咒或咒語可分成三個部分,一開始是向神祇、佛、上主的祈請或禮敬或皈依,常用的詞有Om、Namo、Namaha、Śrī、Jaya、Hari、Hare等,然後接神祇、佛、上主的名號或尊稱;中間是主文或祈請文或梵咒本身;最後是結尾語,常用的結尾語有Svāhā、Oṃ Śāntiḥ、Oṃ Madhu,此外也常用起始語Om、Namo、Namaha、Śrī、Jaya、Hari、Hare當結尾語或詞(註2)。有的梵咒或咒語這三個部分都含蓋了,但有些則沒有第一部份向神祇、佛、上主的祈請或禮敬或皈依,而只有存在第二部分的主文或祈請文或梵咒本身,以及最後的結尾語,甚至有的也沒有結尾詞。也因此有些人將三個部分都已含蓋的稱為大咒或長咒或根本咒,而將那些沒有第一部份的或只有第二部份稱為小咒或短咒,或心咒。

      本藥師咒又有分漢傳和藏傳兩種,若依上述長短咒的分法,漢傳的是長咒,藏傳的只有短咒。若僅就短咒來做比較,兩者的差異非常小,或者說根本沒有差異,簡述如下
漢傳
Namo bhagavate bhaiṣajya-guru-vaiḍūrya-prabhā-rājāya tathāgatāya arhate samyaksaṃbuddhāya
Tadyathā, Oṃ bhaiṣajye bhaiṣajye bhaiṣajya-samudgate svāhā
藏傳
Teyata,Om bekandze bekandze maha bekandze radza samudgate soha
上面灰色底字即漢傳和藏傳小咒或短咒的部份
漢傳僅用bhaiṣajya一個字代表大藥王,而藏傳用maha(大) bekandze(藥) radza(王)三個字來代表大藥王。有關各字的解說請看本文第四項的字詞解說。

註1:藥師如來在本梵咒中的稱名為
bhagavate bhaiṣajya-guru-vaiḍūrya-prabhā-rājāya tathāgatāya arhate samyak-saṃbuddhāya,中文的直譯是「世尊、博伽梵˙醫藥上師˙琉璃光王˙如來˙應供、羅漢˙正等正覺」。有的人認為藥師佛就是五方佛中,代表東方的阿閦佛(akṣobhya,又譯為不動佛),但也有人不這麼認為,在此筆者不做評論,僅供大家參考。
註2:這種將梵咒或咒語的組成分成三個部分,只是一種概略而非絕對,有時其順序也非如此,例如蓮花生大士的心咒Auṃ āḥ hūṃ vajra guru padma siddhi hūṃ,就是將本咒放前面,而將上師名放後面。

二、要義解說
(一)依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bhaiṣajyaguruvaiḍūryaprabha-rāja-sūtra)所述,藥師佛在因地修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其第七大願說:「願我來世得證菩提時,若諸有情(註:有情即眾生),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簡言之,聽聞藥師的名號即可獲致開悟解脫,可消除一切疾病和痛苦。也因此,不管有無宗教信仰者,在遭遇疾病和種種痛苦時,常常會持誦藥師咒,並獲得極大的改善
(二)梵咒或咒語依其文字意義,可概分為三種,其一是全咒的文字都有字義,其二是部份文字有字義,其三是全咒的文字都沒有字義。也因此有的人對於咒語是只譯音不譯意(註)。但是為了讓讀者更能明白其中的奧義,筆者較遵循瑜伽所說的,持念梵咒,最好能與梵咒的內在意涵相應,因此會試著盡量將其中較深的意涵,透過較淺的文字意涵表達出來,以便增加持誦者的相應。例如藥師咒裡的bhaiṣajye bhaiṣajye bhaiṣajya-samudgate,其中文直譯為「藥、藥、藥生起來」,一般人看到這裡,會無法得知其旨趣,甚至很難相信這樣就能治病。那麼其究竟意涵是什麼?為何虔心持誦此咒就能得到庇佑。藥師咒和有些咒語都屬於大明咒(mahā mantra),大明咒都是由已經解脫者或佛所創造出來的,以瑜伽來說就是由那些已經能將自己的拙火提升到頂輪,且能幫助別人的拙火也提升到頂輪的大宗師(mahā kaula)所創造出來,也因此祂們的意念、願力即是力量即能產生作用。當祂們稱誦「藥、藥、藥生起來」時,就能使藥產生作用力。又如蓮花生大士的心咒―Auṃ āḥ hūṃ vajra guru padma siddhi hūṃ,其中的āḥ就是「宣說、命令」之義,是命令拙火起來(hūṃ)之義,與命令藥生起作用來是同樣的意涵。
註:玄奘大師在譯經時曾提出五種不翻,這五種是1. 秘密故(如陀羅尼)2. 含多義故(如博伽梵)3. 此無故(如淨淨樹)4. 順古故(如阿耨菩提)5. 生善故(如般若較尊貴,智慧較輕淺又難以達意)。咒語屬陀羅尼,有時真的很難譯義。
(三)藥師如來在本梵咒中的稱名為
bhagavate bhaiṣajya-guru-vaiḍūrya-prabhā-rājāya tathāgatāya arhate samyak-saṃbuddhāya,中文的直譯是「世尊、博伽梵˙醫藥上師˙琉璃光王˙如來˙應供、羅漢˙正等正覺」。讀者或許會搞不清楚佛菩薩的名號為何要那麼長?佛或已開悟解脫者或上主,其屬性都是無限性的,沒有任何名字可以概括祂的一切,為了讓人明白並升起恭敬之心,也因此,不管是佛教、瑜伽、印度教、中國的道家、乃至部份的儒家聖人等,都有一長串的名號,這些名號不是聖、佛、菩薩、大仙或上主的需要,而是信仰者的需要,當你明白祂們都是一元性時,這些名號就不會是你的困擾。
(四)依據《藥師經》所述,本咒的修持法是:對食物、藥、水等持誦本咒108遍,再讓病患服用,這與道家先用符咒對食物、藥、水等施法後,才讓病患服用的意思是一樣的。所謂108遍並不是一個絕對數,也就是說如果你持誦超過或不足108遍,並不一定會增加或減少持誦的功效。對印度而言,108是一個圓滿的數字,而非絕對一定要持誦108遍,持誦的要點應該在虔敬、自我懺悔、積極向上和把一切功德迴向給所有需要的眾生,因此甚至念誦的音即使不是很標準,只要一心虔敬,一樣會有作用。
(五)補充解說長短咒。在佛教的咒語裡,在祈請梵唱後,要進入本咒時,常會加tadyathā這個字,因此玄奘大師將tadyathā譯為「即說咒曰」,其實tadyathā的本義並不是「即說咒曰」,而是「此其時、此、在此」等義,像《心經》的咒語前,除了用tadyathā外,在tadyathā之前又加了ukto mantra,ukto mantra的直譯是「說咒」,也就是ukto mantra tadyathā,才是「即說咒曰」。但是有許多咒語在tadyathā之前,並沒有加ukto mantra,而是直接進入本咒,因此將tadyathā譯成「即說咒曰」也沒有錯。因為在tadyathā之後即進入梵咒或咒語的第二部份本咒,所以通常將tadyathā開始的部份視為本咒,而那些在tadyathā之前沒有祈請文詞的就稱為短咒。所以漢傳的為長咒,藏傳的是短咒。這種以tadyathā來區分為長短咒的,在瑜伽的梵咒裡幾乎看不到。
(六)持誦長咒與短咒有何差別?梵咒或咒語本身的特性即在於簡單易學易於持誦,雖然持長咒有禮敬與祈請文是比較完整的,但是持短咒,是直接持誦梵咒本身,所以也更直接。以經文來說,一部經的咒語是該經文的精髓,相似地,咒語的短咒或本咒是該咒語的精髓,但是在有經文背景的襯托下,該經的咒語會顯得更有意義和力量,同樣地短咒在有長咒的意念下,不僅更有意義和力量,更重要的是與該梵咒或咒語的創始者聖、佛、菩薩、神祇、上主等起連結感,而這個連結感才是一切梵咒或咒語的根本。咒語要有力量或作用,是來自於與創始者的連結。因此,筆者覺得不管是持長咒或短咒都很好,但最重要的是心懷創始者聖、佛、菩薩、神祇、上主等的念,與祂們連結,並對祂們起禮敬與感念之心。當你與祂們有甚深連結時,二元性會趨向一元性,原來的祈願之心,就會轉成合一的甜蜜感。因此唱誦藥師咒的短咒者,若能懷著藥師如來的意念來持誦會更相應。

三、完整梵咒如下
漢傳長咒
(一)原梵文版
Namo bhagavate bhaiṣajya-guru-vaiḍūrya-prabhā-rājāya tathāgatāya arhate samyaksaṃbuddhāya
Tadyathā, Oṃ bhaiṣajye bhaiṣajye bhaiṣajya-samudgate svāhā

註:有人會在Namo bhagavate前加一個Oṃ,而成為Oṃ Namo bhagavate,這個雖然不是本梵咒的詞,但這是梵咒常有的習慣,在瑜伽的梵唱裡更是司空見慣,並不會影響梵唱或咒語。

(二)改寫型梵文版
1.
Namo bhagavate bhais’ajya-guru-vaid’u’rya-prabha’-ra’ja’y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ha’, Om’ bhais’ajye bhais’ajye bhais’ajya-samudgate sva’ha’
2.
Namo bhagavate bhaishajya-guru-vaidoorya-prabhaa-raajaaya tathaagata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aya
Tadyathaa, Om bhaishajye bhaishajye bhaishajya-samudgate swaahaa

(三)英語系的改寫版
1.
Namo bhagavate bhaisajya-guru-vaidurya-prabha-rajay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ha, Om bhaisajye bhaisajye bhaisajya-samudgate svaha
2.
Namo bhagavate bhaishajya-guru-vaidurya-prabha-rajay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ha, Om bhaishajye bhaishajye bhaishajya-samudgate swaha

藏傳短咒
1. Teyata,Om bekandze bekandze maha bekandze radza samudgate soha
2. Tayata,Om bekandze bekandze maha bekandze radza samudgate soha
3. Teyata,Om bekandze bekandze maha bekandze radza samungate soha
4. Teyata,Om bekandze bekandze maha bekandze randza samungate soha
5. Teyata,Om bekandje bekandje maha bekandje radja samudgate soha
6. Teyatha,Om bekandze bekandze maha bekandze radza samudgate soha
7. Tayatha,Om bekandze bekandze maha bekandze radza samudgate soh

說明:藏傳的版本較多是因為藏傳只是譯音,因譯法不同而略有差異。例如Teyata也有寫成TayataTeyathaTayatha;samudgate寫成samungate;radza寫成randzaradja;bekandze寫成bekandje等。

四、梵咒的每個字詞解說如下
namo:禮敬;音譯為南無,原型字是namas
bhagavate:世尊、神聖的、有德者,原型字是bhagavat和bhagavāna,
    是指具有下列六大特質的人:神通法力,勇敢,聲名,吸引力,智慧,
    不執著等,通常是對非常偉大的聖者的尊稱

bhaiṣajya:藥、醫藥
guru:上師,在佛教裡很少稱上師,而改稱如來、菩薩或甚至是佛
vaiḍūrya:琉璃
prabhā:光、光輝
rājāya:王,原型字是rāja王,ya是梵文的與格字尾,表示行動的對象,
    此處表示禮敬的對象

tathāgatāya:如來,原型字是tathāgata,ya是梵文的與格字尾,表示
    行動的對象

arhate:原型字是arhat,音譯為阿羅漢,其義為正覺的人,有價值的人,
    又義為應供、聲聞

samyaksaṃbuddhāya:原型字是samyaksaṃbuddha,此字是由
    samyak(正、正道、正等)+ saṃbuddha(正覺、正遍知、佛)所
    組成,一般譯成正等正覺,也代表佛的意思

tadyathā:此其時、此、在此;即說咒曰
Oṃ:上帝、至上、道、佛;當作梵咒的起始,代表懷著至上的念
bhaiṣajye:原型字是bhaiṣajya,字義是藥、醫藥
samudgate:原型字是samudgata,此字是由sam(一起)+ud(向
    上)gata(前行)所組成,其義是生起、升起、出現、成就,此處
    是指藥物生起藥效的作用

svāhā:梵咒的結尾詞,是一個行動完成的音根,代表神聖高貴外,也
    代表賜福、祝福之意,音譯娑婆訶,但在西藏,唱成Soha,音譯為
    梭哈、唆哈或娑訶

teyata:即說咒曰,同tadyathā
bekandze:同bhaiṣajye,字義是藥、醫藥
maha:大
radza:王,同rāja
soha:同svāhā,是梵咒的結尾詞,一個行動完成的音根,代表
    神聖高貴、賜福、祝福之意,音譯為梭哈、唆哈或娑訶

五、整段梵咒的直接意義
漢傳長咒
禮敬博伽梵˙藥師˙琉璃光王˙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即說咒曰:唵!藥!藥!藥生起作用來!娑婆訶
藏傳短咒
即說咒曰:唵!藥!藥!大藥王生起作用來!娑訶

六、解說
1. 依梵咒的直接意義,藏傳短咒有大藥王生起作用來,而漢傳只有寫藥,
    沒寫大藥王,但是它的本意即是大藥王,只是藏傳在此有特別的強調。

2. 如要義解說(四)和(六)所述,持誦本咒108遍,不是絕對的次數,
    最重要的是一心虔敬與藥師佛緊密連結,一旦能深心連結,你就會如同
    藥師佛一樣像琉璃般的純淨與光明無瑕且沒有疾病。而且持誦的對象,
    也不單單是食物、藥、水等,而是生活的所有一切。此外,還有一個
    更大的秘密,當你與藥師佛身心相應時,不管是食物、藥、水及生活的
    所有一切等,都會化成藥師佛。這也是持咒的最高境界,你即是祂,而
    不會再有任何的祈求。

3. 一個人生病時,只要虔心持誦藥師咒,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幫助,這
    也是許多人持誦後的分享經驗,不容否認。但是筆者在此要強調幾點:
   (1)除了虔敬心外,還要能擴展心胸、自我懺悔、積極向上,常懷
    感恩心,多多幫助別人(2)造成疾病的因素很多,可能是生理的、
    心理的或環境等皆有可能,《藥師經》上亦說要「清淨澡漱」,也就
    是說要注意身心與環境的調理,以及注意生活起居(3)注意飲食、飲水
   (4)適當運動、練功與睡眠(5)多親近大自然(6)多親近有道有
    德者,並適當地參加有益的活動(7)良好的人際關係(8)定期
    健康檢查(9)有重病時還是要看醫生。

4. 任何大小疾病都有其因緣,只是我們不是很清楚,但筆者相信都有其
    意義與目的,而且這個意義與目的一定是好的。因此如果在你虔心持誦
    藥師咒後,在你依循上述3所說的一切後,疾病依然沒有起色,那麼還是
    要滿懷感恩之心,感恩生命中所有的一切安排。更何況某些疾病可以增進
    我們的免疫力,以及帶來某種層面的進化。

5. 此藥師咒除了為消除疾病而持誦外,也有人為往生者持誦,以幫助他們
    獲得解脫,因為《藥師經》第七大願亦說,聽聞藥師名可證得無上菩提。
    此處聽聞藥師名的內在意涵是,與藥師佛完全相應,而非只是一個名相。

6. 如果你覺得藥師咒和此篇解說還可以,那麼請你分享給其他需要的人,
    相信你的分享可以幫助許多人,也或許他們正急需你的分享,因為畢竟
    有太多人因此藥師咒而獲得極大的改善,感恩你。

請按此連結播放梵唱
漢傳長咒
Medicine Buddha Mantra Long recitation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mSep21WQU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y2Joa7rk


   

藏傳短咒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6Ni5xZCWs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xmbEbBvO_Y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Vl-Qjp9mo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K3W5xVv78I

   
5. https://soundcloud.com/yopi-1/teyata-om-bekandze-liv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