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卡拉阿闍梨涅槃六頌二

Śaṅkarācārya Nirvāṇa Ṣaṭkam
Shankaracharya Nirvana Shatkam

主講人:邱顯峯老師

     

 一、前言:

請見第十七輯解說,此輯為第二頌。

 

二、香卡拉阿闍梨涅槃六頌二

(一)原梵文版

Na Ca Prāṇasaṃjño Na Vai Pañcavāyu

Na Vā Saptadhātur Na Vā Pañcakoṣa

Na Vāk Pāṇipādam Na Copastha Pāyu

CidānandarῡpaŚivo’ham Śivo’ham

 

(二)其他語系型梵文版

Na Ca Praaṇasaṃjño Na Vai Pañcavaayu

Na Vaa Saptadhaatur Na Vaa Pañcakoṣa

Na Vaak Paaṇipaadam Na Copastha Paayu

Cidaanandaroopah Shivo’ham Shivo’ham

 

(三)英語系改寫版一

Na cha Praanasanjno Na Vai Panchavaayuh

Na Vaa Saptadhaatur Na Vaa Panchakoshah

Na Vaak Paanipaadam Na Chopasthapaayu

Chidaanadarupah Shivo’ham Shivo’ham

 

(四)英語系改寫版二

Na cha Pranasanjno Na Vai Panchavayuh

Na Va Saptadhatur Na Vaa Panchakoshah

Na Vak Panipadam Na Chopasthapayu

Chidanadaroopah Sivoham Sivoham

 

三、梵咒的每個字詞解說如下

第一句

na:不是

na ca:也不是

prāṇasaṃjño:生命能的概念,原型字是prāṇasaṃjñā

vai:強調、確認地,此字是用於強調先行詞

pañcavāyu:五種生命氣,念誦時在之後有一個半音u
                    所以有的人會念成ḥu或寫成ḥu
                    原型字是pañcavāyu

直譯:我既不是所謂的生命能也絕對不是生命能的五種生命氣

 

第二句

:或、如、若、猶如

sapta:數字「七」

dhātu:要素

saptadhātur:七大的要素為乳糜(Rasa)、血液(Rakta)、
                     肌肉(Māṃsa)、脂肪(Meda)、
                     骨頭(Asthi)、骨髓(Majjā)、
                     精髓液(Śukra)等,原型字是saptadhātu

koṣakośa):字義上為「鞘、層」、貯藏室,又音譯為俱舍

pañcakoṣa:五個層次,念誦時在之後有一個半音a
                    所以有的人會念成ḥa或寫成ḥa
                    原型字是pañcakoṣa

依照《泰帝利雅奧義書》(Taittirīya upaniṣad)的論述,將人分成五個層次如下

 

層次

梵文(Koṣa

中文

 

第五層

Ānandamaya Koṣa

喜悅層

靈性

第四層

VijñānamayaKoṣa

妙慧、知識層

智慧

第三層

Manomaya Koṣa

作意層

心靈、心智

第二層

Prāṇamaya Koṣa

能量層

能量

第一層

Annamaya Koṣa

食物所構成的肉體層

粗身

 

此外,也有人將心靈分成五個層次如下

 

層次

梵文(Koṣa

      

第五層

Hiraṇmaya Koṣa

金黃色層、致因心靈和超意識的第三層

第四層

Vijñānamaya Koṣa

妙慧層、致因心靈和超意識的第二層

第三層

Atimānasa Koṣa

超心靈層、致因心靈和超意識的第一層

第二層

Manomaya Koṣa

作意層、精細心靈層、潛意識層

第一層

Kāmamaya Koṣa

慾望層、粗鈍心靈層、意識層

 

直譯:我既不是(身體的)七大要素,也不是組成人的五個層次

 

第三句

vāk:說、口、嘴巴,又代表能出聲音的聲帶

pāṇi:手

pādam:腳,原型字是pāda

ca:也、和

upastha:生殖器

copastha:此字由ca(和)+ upastha(生殖器),a+u=o

pāyu:肛門

直譯:我也不是五個運動器官的口、手、腳和生殖器、肛門等

 

第四句

cid:覺智,原型字是cit

ānanda:永恆的喜悅

rῡpah:形相,原型字是rῡpa

śivo’ham:我即是純意識,此字是由śiva(純意識、佛性)+aham(我)
                組成

直譯:我就是純意識,是覺智與喜悅化現的純意識

 

四、整段梵咒的直接意義

我既不是所謂的生命能也絕對不是生命能的五種生命氣

我既不是(身體的)七大要素,也不是組成人的五個層次

我也不是五個運動器官的口、手、腳和生殖器、肛門等

我就是純意識,是覺智與喜悅化現的純意識

 

五、解說

1. 請見第十七輯解說,此為第二首。

2. 第一至第三句的解說:

依據印度的傳統哲學,認為人是一種能量的存在,也是由七大要素和五個層次所組成(詳見第三項的每個字詞解說),並認為口、手、腳和生殖器、肛門等是人的五個運動器官,因此本首讚頌詩所要表示的是「真我自性」(ātma)並不是上述所說的一切。

3. 第四句的解說:請見第十七輯解說。

4.本首讚頌詩一樣以「否定」法來表述「真我自性」。

5. 第一句pañcavāyu後面有一個半音u,所以讀誦時可念成ḥu
    第二句Pañcakoṣa後面有個半音a,讀頌時可加上半音a

 

請按此連結涅槃六頌(同第十七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