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顯峯老師主答 葉靜華,余蒨如及多位志工共同整理

 

1.  
問: 心靈跟意識有什麼不一樣? 
答: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要拿博士論文的很好題目(眾笑)。我來問大家,心、意、識這三個字,大家都知道吧? 請問哪一個字的涵義所指的境界是比較高、能量是比較精細的?是心、是意、還是識?我們現在用投票,認為「識」的境界是最高的同學,請舉手。算一下大概有16個人。好,那麼有沒有人認為是除了「識」以外的「心」或是「意」的境界比較高?有沒有人認為「心」的境界比較高?才一位同學哦?兩位同學哦?認為「識」的境界最高的大概有16票,「心」的境界比較高,才兩票(笑)。那麼有沒有人覺得「意」的境界比較高?沒有嗎(笑)?好,我簡單地跟大家解釋一下,這三個字所代表的境界都是一樣高(眾笑),是你自己的心靈分裂才會認為境界不一樣高呀!如果你能夠體會「凡夫見二,智者了知佛性無二」,就知道此言不虛,如同佛經上所說的。哈哈!開玩笑的,我們來談談實際的部份。

我為什麼會講:要拿博士論文的同學可以來寫這一篇?因為內容真的是太豐富了!大家知道,現今佛教的翻譯就跟我們現在台灣翻譯界的情形一樣,沒有具有公信力的國立編譯館;就算有國立編譯館,也是形同虛設。舉例來說,在梵文裡面,我們的「心」跟「識」的意義,實際上是不一樣。基本上,梵文字的manah、 manas是翻譯成「心」;mano是翻譯成「意」;citta是翻譯成「心」;
vijñāna是翻譯成「識」;這是原始的翻譯。可是,這些梵文傳到中國之後,翻譯有否統一?怎麼樣沒有統一呢?在我們一般的共同觀念或是所謂的一般哲學觀念中,是「識」還是「心」的境界高?其實在我們中國,是「心」所指的境界比較高。譬如,在中國我們都說成佛都什麼?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但用此心」是不是?它有提到「識」嗎?沒有。這幾百年來,中國的「識」的概念是指我們所謂的意識、潛意識、超意識。所以,「識」的境界是比較低的,「心」的境界是比較高。在所有中國傳統哲學中,是「心」比「識」的境界高,「識」是低的;但是在唯識學裡面,用「識」是高的,用「心」是低的;佛教翻譯的citta-心靈是最低的境界。我為什麼說這可以寫成一篇博士論文呢?因為你需要找很多佛經跟中國哲學裡面的資料,同時也因為翻譯上的不統一,導致這心、意、識三項都混淆了;也不能說混淆,而是說,都在講這三個字,也都同時在使用這三個字,但其中的涵義內容,究竟是相同或不同呢?以至於今天大家在哲學上搞得一團亂,到底是「識」的境界高還是「心」的境界高?就是因為它在翻譯上沒有統一,這樣大家了解嗎?

如果以唯識學來講,識的境界是比較高,心比較低;在中國的傳統哲學的印度哲學裡面,是心的境界比較高,不是識比較高;但是在不同派別裡面,翻譯成中文用的詞又都不一樣。目前全世界一般來說分成兩派,屬於印度原始哲學的部分,識是最高,它叫作pure consciousness,你看任何一本英文書籍都一定是寫這個字;其實它的原文字是
puruṣa,叫pure consciousness,純意識,歐美國家全部都是用這個字。可是從原文翻譯到中文之後,講到識,各位講到了什麼?識神,請問識神高還是元神高?是元神高,那麼識神是什麼呢?一般我們稱作陰魂,陰魂為識神;是出陽神還是出陰神?凡是能出的,都是陰神,不會是陽神;這些都是指什麼?識。所以在中國普遍的哲學裡面,識的境界是低還是高呢?是低的。

所以為什麼說博士論文夠你寫個幾十本?你可以引經據典,引用所有中國的哲學、道家的哲學、儒家的哲學或是佛教的哲學內容,然後你再去查這些字,你就會發覺已經混淆了。所以有時候我聽人家在辯論,在旁邊常常真的不曉得怎麼講。因為兩個人的definition(定義)不一樣,怎麼辯?我也不懂。因為每一個人的定義不一樣,你就會發覺,事實上,大家所討論的內容是不一樣的,OK?這樣了解吧?所以不要在意。你覺得哪一個境界高,任由你選(笑)。也就是你想要去知道「心」高還是「識」高,其實你是在用哪裡?用意,不是用心,也不是用識。心叫作直受,意叫作分別,識叫作了知,所以若你想要去知道哪個高低,分別的,這都是用到意。  

 

 

2.  
問: 老師說,做「上師灌頂」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與至上連線,但到底要如何才能與至上連線?這對我們練功又有什麼影響呢? 
答: 我們中國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每一個人的頂輪就是他最高的神明。頂輪不是只有在頂輪,頂輪實際上是銜接著宇宙、至上,或是我們所稱的老天,所以頂輪也代表與至上的合一。既然是合一,我們為什麼還要再做「上師灌頂」呢?因為雖然至上和我們從來沒有分開過,但是有形的心靈常常只想到小我的部分,而沒有想到至上,所以我們所有的鍛鍊,都是不斷地再做一個提醒 — 我就是至上,我與至上是合一的。

什麼叫作「上師灌頂」?在密宗、瑜伽裡面,所謂的Guru(上師)指的就是上帝、就是道、就是佛、就是本體,這是密宗及瑜伽的概念。不管你是否有信仰上帝、佛或是道都無所謂,你只要觀想著「我現在要接受宇宙的光及大愛」,有這樣的一個念就可以了。你也可以觀想冥冥中的混沌,它的光和愛從你的頂輪照下來到達你的腳底,你的手要怎麼樣擺並不是重點,可以擺一半也可以擺到腳底的位置。如果你的生命能量非常地精細,那麼不用手做「上師灌頂」可不可以?可以的,你只要用你的念,至上的能量就會進來。重要的是你的念,你一定要有這個念。有些人會說,我根本想不出來上帝,那也沒有關係。我常開玩笑地說,有些人練到高級班之後和我分享,他們說:「老師,我觀想的上帝和佛都會進步。」你們想,上帝和佛還會進步嗎?當然不會,所以是誰在進步呢?是你進步了,是你的觀想進步了。所以你們現在的觀想,就算只能想到祂是什麼樣的形體或表相,這些都無所謂;重要的是你要用你的心念想著無限的愛和至上的愛或是所謂的至上本體,從你的頂輪下達到湧泉,這樣就可以了。

當我們有了這樣的一個念,心靈自然就會更加發光。你可以觀想祂給你愛,你也可以觀想祂本來就存在,只是你自己不知道。透過這些觀想,你的生命能量會變得精細。所以,做「上師灌頂」的第一個階段是得到祂的加持,同時也是得到祂的保護,這就是「金剛護持」。第二個階段是透過「上師灌頂」和護持,來學習上師、學習道、朝向祂。第三個階段就更加深入,它要你確實地體認到,你本來就是祂,你和祂沒有二元性的分別。透過「上師灌頂」,可以讓我們不斷地得到祂的保護和加持,也讓我們不斷地朝向祂前進。最後你將體認到,你和祂從未分開過,這就是做「上師灌頂」的真正目的。

再從比較小的部分來看,當我們練功的時候會慢慢開啟一些潛能,比如說眼睛原來看不到的,現在看到了;耳朵聽不到的,現在聽到了。各種神通和超能力會不斷地提升、不斷地出現,這時候有些人心裡會有恐懼、會有對待。我在這裡要告訴大家,毋須恐懼、毋須對待,因為老天都在保護著你,這種「保護」的概念是非常有限的世間說法,如果你需要,你也可以這麼想和這麼練。 我們要在什麼時候做「上師灌頂」呢?從有形的角度來看,你要練功以前可以做一次「上師灌頂」,練功完之後也可以再做一次。其他的情況,例如︰有些人要走暗路,感到不安全,想要做個「上師灌頂」,這樣可以嗎?可以的。我要到醫院去探訪親戚朋友,去醫院之前可以做「上師灌頂」嗎?可以的。或是我覺得心不安的時候,想要做「上師灌頂」,可以嗎?可以的。你可以經常做「上師灌頂」,as much as you can,你想或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多做「上師灌頂」能夠幫助你,少做也能夠幫助你,做的次數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那個念。如果你的念很容易分心,就多做幾次;如果你的念非常專注,所謂「一念萬年,萬年一念」,那麼你做一次可以維繫好幾天。如果你的念沒有辦法專注,做過之後一下子又散掉了,那就多做幾次吧!證嚴法師曾經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她說:「有恆心的人發恆願」,那麼沒有恆心的人呢?她說:「要恆發願。」如果你真的有恆心,發一次願可以維繫幾個月、幾年、幾十年,甚至這一輩子,因此只要發那個願就好了。可是如果你沒有恆心,那就每天好好地發個願,可以幫助你不斷地提醒自己。但最重要的是和祂相應,最後是與祂合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