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邱顯峯老師



中醫體質的辨識(二)
 

健康辨識 — 辨體質、識未病、鑒狀態
轉載自《中醫體質學》
 
 
(一) 辨體質
 
1.  體質:體質是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
   
2.  中醫體質學的四個基本原理
 
體質過程論 —  體質是一種按時相展開的生命過程;
形神構成論 —  體質是特定軀體素質與一定心理素質的綜合體;
環境制約論 —  環境、社會對體質的形成與發展始終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
稟賦遺傳論 —  先天稟賦與遺傳是決定與影響體質形成和發展的內在重要因素。
   
3.  中醫體質包括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氣鬱質、濕熱質、痰濕質、瘀血質、特稟質等。
   
4.  體質平和:是“形神合一”,氣血平和;是人與環境和諧,天人相應。
   
5.  偏頗體質:是“貌合神離”,氣血失調;是人與環境失和,天人不應。
 
 
 
(二) 識未病
  體質作為個體在生命過程相對穩定的特殊狀態,必然貫穿於疾病的整個過程,成為制約和影響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基本要素。通過辨識體質類型,可預示不同體質類型所易患的疾病譜,以利於通過辨體施保、辨體施養,預防疾病的發生。
 
 
 
(三)鑒狀態
   
1.  健康

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前蘇聯阿拉木圖宣言中對健康提出新概念:“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滿狀態。”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概念闡述是: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皆健康。中醫對健康的定義是:陰陽平和之質。我國傳統醫學對健康的概念在古代早已提出“體壯曰健,心怡曰康”的觀念。“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的身心就會處於良好的狀態。《黃帝內經》把陰平陽秘的陰陽平和之人作為心身和諧的健康概念。
   
   
2. 

亞健康

20世紀80年代末,國際醫學界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邊沿狀態,稱為亞健康。亞健康系指人們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品質狀態和體驗,又稱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它是一個動態過程。

亞健康人群包括:

 
( 1 ) 軀體過度透支人群
( 2 )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 3 ) 亞臨床疾病人群
( 4 ) 人體衰老引起組織老化和生理功能減退的人體衰弱人群
   
   
3.  高危險因子

是指潛藏在人體內伏而未發的病理因素,即影響人們健康的高度危險因素。 CDC在《慢病非傳染性疾病預防醫學診療規範》中對“健康危險因素”定義是:“機體內外存在的、使疾病發生和死亡概率增加的誘發因素。它包括:
 
( 1 ) 個人特徵:即不良生活行為、疾病家屬族史、職業等因素;
( 2 ) 環境因素:暴露於不良的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等因素中;
( 3 ) 生理參數:有關實驗室檢查結果處於亞臨床疾病狀態等。
   
   
4.  慢性病是指改善或回復人體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即綜合地和協調地應用醫學、社會、教育等理論與技術,減輕各種疾病、損傷和年老體弱所帶來的後果,提高其活動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儘快重新參加到社會生活中去。中醫“瘥後防複”即指通過中醫整體康復、辯證康復和功能康復理念與技術,對疾病剛有好轉或治癒者,進行養生調理康復干預,提高生理功能,防止後遺症發生和疾病復發。
   
5.  康復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又稱慢性病。其定義是長期的、不能自愈的、也幾乎不能被治癒的非傳染性疾病。中醫“治其未傳”即指人們要通過尋醫、體檢等方法早期發現慢病,以利早期及時治療,防治疾病加重或併發其他病症。
 
 
 
五行歸類例表
 
 
五行
方向 西
季節 長夏
五氣
生化
過程
五臟
五腑 小 腸 大 腸 膀 胱
五官
五體
五志 喜 驚 思 憂
五色
五味
五音
五聲
五液
五華

所藏
 
 
 
五臟功能學理與全方位增強免疫力
(轉載自吳明珠中醫師原稿
 
中醫免疫的五臟基礎學理:
  中醫學認為具有免疫功能者主要為五臟各個器官的“氣”,能起免疫活性作用的主要"正氣"。正氣是機體免疫功能的反映,具有防禦外邪、調節陰陽、保護機體的作用。人體複雜的生命活動與臟腑密切相關,免疫功能是臟腑生理活動" 的體現。所以《靈樞•本臟篇》有"五臟皆堅者無病,五臟皆脆者,不離於病"之說。換言之,免疫活動是以臟象為物質基礎的。其以臟腑為核心,聯繫組織、器官、經絡、氣血、津液等,形成一個有機免疫整體。
   
   
  一、肺為免疫屏障
 
  肺主氣屬衛,肺主皮毛,皮毛包括皮膚、黏膜、肌肉、汗腺•毛髮等組織。外合皮毛。肺氣充足則開合正常,外邪就不易侵入。肺臟的衛氣是抗禦外邪的第一道屏障。衛氣多在體表起著非特異性免疲作用。"皮毛是抵禦外邪入侵的防線,其作用強弱,取決於肺氣充足與否,"肺宣發有權,將衛氣宣佈散發到皮毛組織,•使皮膚調柔、毛理緻密、汗孔開合適宜,則屏障鞏固,邪不能侵犯。若肺氣虛,開合失職,屏障不固,外邪乘虛而入,便可由皮毛傷肺。所以葉天士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氣宣降失職,易引起咳嗽、哮喘一類病症。表明中醫的肺,概括了機體的免疫防衛機能。
   
   
  二、脾促進免疫功能
 
  脾主運化,主肌肉四肢,主統攝血液,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衛氣的生成,元氣的充沛,正氣的強弱,都有賴脾胃的供養,脾氣的健旺。衛氣、•元氣、正氣概括了機體的部分免疫功能,脾是免疫活動的物質基礎之一,中醫的脾胃尚概括了現代醫學胃腸道淋巴組織,其是具免疫功能的周圍淋巴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含有T細胞及B細胞,能對抗原發生免疫應答,腸淋巴組織的漿細胞等,所以脾有防衛功能,是機體內重要的防禦系統之一。

脾的功能正常,是保證機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金匱要略》並直接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論點,若脾胃內傷,元氣不足,衛外失固,則內不足維持身心活動,外不能抗禦外邪的侵襲,導致種種疾患。正如《脾胃論》所述,"脾胃之氣既傷,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可見,脾胃是保持人體健康,抗禦致病因素的重要器官。進而言之,脾的防衛功能與脾胃納穀化精健運有著密切關係。現代已知有不少健脾方藥有調整免疫功能作用。健脾藥不但可以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而且還有提高特異性免疫功能的能力。四君子湯、異功散、補中益氣湯等健脾方劑對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的作用。可以說脾是每時每刻都在促進著機體的免疫功能。
   
   
  三、腎為免疫之本
 
  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與免疫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元氣蟄藏於腎,激發和推動周身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維持著人體的生長發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腎元充沛,正氣內存,臟腑功能就正常,身體就健康。若稟賦不足,或失於調養,或失治誤治,精耗氣衰、正氣不足,氣不得營運,易產生各種病變。

腎藏之精,化生元氣,腎主納氣,若腎虛、氣失潛納,出現咳嗽氣短,動則氣喘等,甚則氣脫耗散。《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衛出於下焦"。也就是說明衛氣本源於先天,乃腎中元氣所化,才能完成其正常的防禦生理功能。因此,臨床上特別重視培元固本,經實驗證實,補腎益元藥,仙靈脾能提高T細胞值,鹿茸、菟絲子、枸杞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肉桂、鎖陽、仙茅、•黃精能使抗體提前形成,玄參、天冬、麥冬能使抗體存在時間延長,說明元氣具有免疫活性作用。

《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腎中陰陽平衡是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的必要條件。若腎陰陽失衡;則導致臟腑多種功能紊亂。這與免疫系統主要功能自穩作用是相符合的,自身穩定作用就是維持內環境平衡"自我識別"的功能;防止自身免疫病。

又腎藏精,主骨生髓通於腦。《素問•痿論篇》明確指出, "腎主身之骨髓“。其功能包括了現代免疫系統骨髓的功能,卻與產生免疫活性細胞、巨噬細胞、粒細胞、漿細胞、單核細胞有關。現代免疫學的免疫活性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幹細胞。幹細胞移到胸腺在胸腺的誘導下發育成T淋巴細胞,移到骨髓裏相當於烏類法氏囊的部位並形成B淋巴細胞。T細胞和B細胞是機體特異性免疫一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物質基礎,•屬於免疫活性細胞,來源於骨髓。使免疫功能活動保持穩定。所以通過補腎益元,能收到增加免疫的滿意療效。

另外,從臨床角度而言,"久病及腎"、"久病者多腎虛",慢性腹瀉、慢性氣管炎、慢性腎炎等屬中醫的脾腎陽虛體質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現為T細胞、免疫球蛋白指數低於正常人。通過補腎,能顯著提高T細胞水平。促使抗體提前形成,促進淋巴細胞轉化,而使疾病痊癒。凡此都足以說明,腎為免疫活動的根本。
   
   
  四、肝有助於免疫活動正常
 
  肝主疏泄,有沖和條達生發旺盛之性,疏達一身氣機,使各臟腑器官的功能調暢,不至因窒滯不通而發生障礙,從而保證了各臟腑器官的正常活動。

由於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氣機經常保持著條達、生機活潑的生理狀態,就能使機體自身調節,理智地控制情志活動,使氣血和平、身體康健。如長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的精神創傷,就會引起肝失疏泄,氣機不暢,表現為肝氣抑鬱或亢奮,免疫功能紊亂,導致一系列變化。情志抑鬱,可以使免疫的自我監視功能失調,導致免疫失常的發生。
   
   
  五、心參與調節免疫
 
  心主神明;是指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維、意識活動,《素問•靈蘭秘典論》所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廣而言之,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體現。《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突出了神在人體中的重要地位。據研究,心主神明,包括大腦皮層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及部分植物神經功能。而人體免疫活動與神經內分泌的調節有關,中醫學所認識的心,對免疫功能的發揮,起著一定的協同作用。"(心)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說明了心在人體中的重要性。

中藥的免疫作用:傳統的中藥之所以在身體的免疫方面為世人所肯定,乃是因為:中藥調整身體免疫力:有些中藥本身就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當身體在無刺激情況下,不顯示作用,當機體遇到刺激或損傷而發生任何紊亂時,可使之恢復正常的一類藥物。這種調節作用又叫適應原樣作用,是指藥物依據當時的生理、生化狀態,使機體非特異性防禦能力增強,並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的一種雙向調整能力,不少中藥具有這種調整能力。

因為免疫的一個特點就是保持機體的自我穩定,而適應原樣中藥的雙向調節,使過低的機能狀態提高,亢逆的機體狀態降低,以平為期,這無疑對機體內環境穩定,發揮免疫效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人參、刺五加、黃耆等益氣固本藥,可以改善機體的反應性,增強機體對有害刺激的防禦能力,加強機體的適應性,人參可防止因ACTH(促腎上腺素)引起的腎上腺皮質肥大,又能防止皮質激素引起的皮質萎縮。人參、刺五加既可降低飲食性或腎上腺性高血糖,又可升高由於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黃耆、防風、白朮、甘草組成的玉屏風散,可隨著免疫狀態的高低呈雙向調節作用,即免疫反應偏高者向低調節,免疫反應偏低者向高調節。
 
 
 


壹、飲食
   
  身體細胞中恢復原動力的基本元素,醣份、蛋白質與基本維生素等均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而那些食物可以提供你最高免疫力,維護整體健康呢?
   
  使你更有免疫力的食物
  當一個人營養不良或營養不均衡時,人體免疫系統會衰弱,使體內抗體減少,抵抗力變弱,因而增加病菌或病毒成功入侵的機率。

提高免疫力對抗病毒,除了規律運動、充分的休息與睡眠、減少壓力、消除疲勞、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外,更重要的是從飲食方面著手,而主要必須注意攝取的內容:

A、纖維質:
 
  纖維又稱粗糙食物,是植物性食物中無法消化的部分,主要來自穀物的外殼、水果的皮及果肉及蔬菜中堅韌的纖維質。
  分類: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的纖維質,水溶性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非水溶性纖維質,由於消化酵素未能分解這些纖維質,故纖維是無法經腸胃被人體吸收,所以有助於腸子功能正常化,讓你的排便正常化。
   
  B、蔬果類:
 
  蔬果類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所謂的抗氧化物,就是它會清除您身體內的自由基〈不好的代謝氧化物〉,降低疾病的感染率、抗癌、減緩抗老化的速度、增強身體的免疫系統。比如漿果類、十字花科蔬菜、胡蘿蔔、洋蔥、柑橘類、葡萄柚、菠菜、蕃茄等均是。所以每天吃各種顏色的蔬果,種類愈多愈好,簡單的方法是以顏色分辨。如可依蔬菜顏色選一綠、一紅、一黑。它們的營養成分多又豐富,有維生素A、B群、C、E及各種礦物質,提供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必要養分。尤其維生素A的作用是維護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胃腸道各處的黏膜健康,這第一道防線可以阻止細菌、病毒入侵身體。人體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A,容易造成免疫功能失調、抗體反應變差、B及T細胞也無法正常工作。
   
  C、適量攝取黑色的香菇及其他菇類:
 
  菇類裡的多醣體(polysaccharide)成分被研究證實具調節、提升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被視做抗癌的明日之星。它會提高人體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等入侵者的戰鬥力,而且研究也發現多醣體可以增加自然殺手細胞的數目和活性。不過香菇的普林含量偏高,患痛風的人應該限量攝取,不要每天吃。
   
  D、每天1種高維生素C水果:
 
  一天要吃2種水果,其中一種選擇維生素C含量多的。維生素C會刺激身體製造干擾素(一種與免疫功能有關的物質)來破壞病毒,另外,也幫助膠原蛋白生成,讓細胞之間互相緊聚在一起,減少細菌及病毒入侵的機會。維生素C含量稱冠的水果是台灣土芭樂,其他高C水果還有泰國芭樂、奇異果、甜柿、木瓜、聖女番茄、草莓、柑橘類水果等,可以每天替換吃。
   
  E、不要吃過量脂肪:
 
  降低人體免疫力的食物,如過量的脂肪(油炸食品、肥肉、動物性油脂)、吃太多脂肪會抑制免疫系統功能,身體只需要適量脂肪,就能健康運作。美國麻塞諸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的脂肪攝取量從32%降低到23%,可以讓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增加48%。一天攝取2000卡的輕度活動量、成年男性,每天可以吃55~66公克脂肪,女性則可以吃45~55公克,不宜超過此量。同時要注意脂肪的種類,有些脂肪容易抑制淋巴球,減弱免疫系統的作用,例如omega-6脂肪酸含量比例較高的蔬菜油,像玉米油、黃豆油、葵花籽油等。另外,這一類油脂的性質不穩定,容易在高溫烹調時氧化,產生攻擊免疫細胞的自由基。建議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比較好,如橄欖油、花生油等,或者多種油交換使用。當然少吃煎炸食物及油脂類,也是減少攝入脂肪的方法之一。
   
  F、少吃甜食:
 
  精緻醣製品(蛋糕、甜點、加糖飲料、汽水、零食)、單糖類(如葡萄糖、果糖)和甜食會影響人體製造白血球,也影響它的活動力,降低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國外研究報告指出,當人們吃下18~20茶匙(約100公克)的糖,白血球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減少50%以上。建議從少喝含糖飲料著手,改喝不加糖的綠茶、花草茶、水果茶,當然喝白開水也很好,另外,也須限量吃甜食及白糖類食品,因為這類食物含有許多毒素,易使身體酸化,產生自由基,是導致老化、減弱免疫系統及致癌和培養厭氧菌、病毒生存環境的主因。而且平時飲食要均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和B群及胡蘿蔔素有助於皮膚黏膜抗病力和新陳代謝及排出毒素。
   
  G、不抽菸、喝酒:
 
  香煙內的尼古丁會消耗我們人體內的維生素C和腎上腺素使我們身體內免疫相關的細胞能量降低,當然酒精溶度高的酒類,更會使肝臟的解毒工作增加許多,所以不抽煙,少喝酒,就是基本的增加免疫能力的方法之一。
   
  H、多攝取大豆製品:
 
  大豆類食品,富含許多植物性蛋白質外還有大豆異黃酮,可以增加免疫力外還有抗癌、降血脂、防骨質疏鬆等作用。包括豆漿、豆花、豆腐、豆豉、醬油、味增等食材。
   
  I、適當攝取海草類:
 
  世界上的海藻資源極為豐富,是人類的一項巨大的物質財富。海草屬低等光合營養植物,與陸地植物差異很大。這不但在形態構造上如它的植體簡單,無真正的根、莖、葉的區分,更重要的是化學組成不同。由於海藻生長於海水這一特殊環境介質中,所以它除含有大量的非含氮有機物(如海藻膠、澱粉、甘露醇等)和數量較豐富的蛋白質以外,還含有一般陸生植物無可比擬的碘、鉀、鈣、鎂、鐵、錳、鈦等元素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可以供給人類多方面的營養養素,使免疫、淋巴、循環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幫助。包括海帶、海藻、海苔、裙帶菜等。
   
  J 、每天要適當攝取一餐全穀類:
 
  人體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群,供應細胞進行增殖、氧化和還原作用,尤其是B2、B5(又稱泛酸)、B6及葉酸和維持細胞黏膜健康及製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關。而全穀類就是此類營養素的最佳代表食品。包括大麥、燕麥、糙米、玉米、小米等都是。
   
  K、隨手可得的天然免疫力食物:
 
  如薑、蘆筍、胡蘿蔔、蕃茄、百合…等。
   
   
  在這波抗SARS防疫中,很多人借助吃高價、高單位的綜合化學合成維他命來希望迅速提昇免疫力,其實在我們吃的天然食材中,本來就有許多天然食物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而且每一種食物均具有其特殊的營養價值,所以注意均衡飲食,是對抗SARS的保健良方之一。
 
 
 


貳、日常保健
 
  A. 適當的舒緩壓力:
 
  適度、短期的壓力,可以激發人類的潛力、創意、並可活潑身體的免疫系統,增加抵禦外侮的能力。但是,長期的、持續的壓力或是重大的壓力,就會導致身體不堪負荷而引起許多不良的反應。比如重大的外傷、氣溫急劇的變化引起身體過冷或發燒、短時間運動透支過度、熬夜體力透支、考試、焦慮、疼痛或感染等。長期不適當的壓力會使人體內分泌系統與淋巴免疫系統發生疲乏與的運作,因而引起焦慮、憤怒、憂鬱與失眠。持續一個月以上的壓力,會增加病毒感染的機率,這是因為體內抵抗力改變的結果。
 
 
  B. 適當的睡眠:
 
  適當的睡眠可以使人體免疫細胞活潑而平衡。睡眠不足容易造成免疫系統的不平衡。有關睡眠的研究發現:將睡眠剝奪,使人無法入睡。四十八小時後,發現淋巴球的增生數目與分泌可對抗外物的一些物質開始減少。七十七個小時後,白血球吞噬細菌的能力明顯的減弱。雖然,剛開始時,有些分泌對抗外物的能力是增加的,但是時間久了,其他的功能逐步的受影響。因此可以說是:剝奪睡眠,也等於剝奪了身體的防護罩。

短時間的絕食或飲食不均衡,身體與精神上不覺得有什麼不舒服或影響生活品質,但是與睡眠不足一樣,時間久了,一點一點的消耗,又沒有讓身體適時補充足夠的營養與充分的時間,來修復細胞,達成組織器官功能的恢復。如此,讓圍繞在身體的細菌或病毒,虎視眈眈的伺機行動,輕易的進入體內,大鬧一場。就像裝滿的存錢筒,每天需要時拿一點,如果沒有養成習慣每天再放進一點,筒中的錢鐵定是越來越少,終有見底的一天。人如果沒有正常的作息,適當的營養與充足的睡眠,免疫系統製造出來的子彈,抵得了一時的敵人,卻抗不完一波又一波相擁而來的外來物。
 
 
  C. 指壓、按摩和經絡的關係:
 
  美國邁阿密大學撫觸研究協會發現,按摩可使身體放鬆,減少分泌壓力荷爾蒙,每天接受45分鐘按摩,一個月後免疫細胞明顯增加。而中醫的經絡學則認為,人體主要能量系統十二經脈加任、督二脈,貫串全身各大臟腑與周身內外、上下一切氣、血、津、液、皮、毛、肉、筋、骨、神經、淋巴腺、內分泌等一切組織系統緊密相聯繫。人身任何部位之病變,皆可以十二經脈之氣化運動,主導氣血,強化機體免疫機能,消滅、抵禦病菌,並促使,激發病變細胞再生。中醫理論又認為,在人體的經絡上有很多氣血輸注出入之處,就像一個個小孔一樣,它們就是穴位。對穴位進行按壓,只要選穴準確,力度透達內部,就好象在這些地方實施針灸一樣,會產生酸、麻、脹的感覺。用力按壓穴位即運動點,就是利於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細胞活動,從而減輕病痛,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
 
 
  D. 泡澡:
 
  洗澡、泡澡可以使身體基本上顧到衛生清潔外,適當的泡澡,可以活潑我們的免疫細胞,穩定我們的情緒。如果能加上適當的中藥保健藥材或芳香類花材或精油,更可豐富泡澡內容和情趣,達到放鬆壓力,調整免疫的效果!
 
 
  E. 適當的運動:
 
  合宜的運動,一直是大家所知道最好的增加免疫力的方法之一。根據統計,每天運動30分鐘,經過十天後,就可使免疫細胞的濃度增加,所以合適的運動,可以刺激體內淋巴細胞、干擾素等的功能;但是也不能太過劇烈,尤其初次運動或是疾病流行期時,因為過猶不及,太過劇烈的運動會使我們的免疫細胞暫時降低免疫能力。
   
   
  F. 其它:綜合來說,可以簡單歸納為幾點:
 
1.  好好睡一覺。
   
2.  每天運動30分。
   
3.  常洗澡加上適當的按摩。
   
4.  吃些養生保健茶。
   
5.  每天要攝取充足的蔬果。
   
6.  每天喝酒不要超過一杯。
   
7.  有病要看醫生,不要自己隨便濫用抗生素。
   
8.  和周圍的人保持親密的關係。
   
9.  經常開懷大笑。
   
10.  每天花5分鐘做白日夢。
   
11.  相信自己。
   
12.  每天花20分鐘寫日記。
   
13.  要有信仰。
   

14. 

多參加藝文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