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邱顯峯 老師 整理:戴歸真、陳積善、余蒨如、葉靜華



◎ 4-1  瑜伽的目的是要達到「天人合一」

  勝王瑜伽經作者帕坦加利一開始就給瑜伽定義為,讓vrtti心緒傾向達到懸止。而這些心緒傾向有正確知識,錯誤的知識,錯覺,睡覺,記憶,以及高興、快樂、喜歡、憤怒...,各種的心靈變形,統統都叫vrtti,而這種種心靈變形,你必須努力使它不變形,你要讓這些變形的心靈不起作用就叫作瑜伽。可是瑜伽的目的不只是心靈不起作用,而是要達到「天人合一」。它在第一章先定義瑜伽是什麼?以及心緒傾向要怎樣克服,而目的在第一章所要表達的是三摩地。


 

◎ 4-2  所有的一切合而為一就叫勝王瑜伽

  勝王瑜伽(Rāja yoga)的王在中國的哲學及瑜伽的哲學是代表心王,心王就是自性的意思,這才是勝王瑜伽的意義,Rāja yoga的主要目的是達到「天人合一」。在哈達瑜伽經裡對Rāja yoga勝王瑜伽有它獨特的定義,它說什麼時候叫勝王瑜伽,是當你修煉到你所有的一切合而為一,譬如說我在練瑜伽體位法,我練到我的念和我的體位法合而為一,就叫勝王瑜伽,又譬如我在練呼吸法,我練到我的心靈和我的呼吸合而為一,也叫勝王瑜伽,在鍛鍊身印,我修煉到合一也叫勝王瑜伽,我在做音聲的練習,我做觀想冥想,當我觀想冥想的目標和我合一,就是勝王瑜伽。所有的一切合而為一就叫勝王瑜伽,所以,第一章裡很清楚讓我們知道瑜伽它的目的是天人合一。


 

◎ 4-3  正知(saṁprajñātaḥ 三摩地

  我們來講解三摩地,三摩地在每一個宗教,每一個派別用的詞不完全一樣,但是不管你是修基督教,佛教,道教,當修成正果的時候都是一樣。靈修是合乎科學的,不管你修持那一個派別,要達到三摩地的每一次第,會有不同的名詞,會有不同的特點,可是所達到的究竟是一致的。每一個宗派所給的三摩地名詞非常的接近,因為在內心所得到的證量,只要在同一個層次,儘管它的描述方式可能不同,但其內在是不會不同。所以帕坦加利首先提出一個三摩地的境界叫正知(saṁprajñātaḥ)三摩地,又譯為正慧三摩地,prajna在佛教裡翻譯為般若。在中國的哲學裡「知」發於「智」,而且中國哲學上知比智還要高。我們不要在文字在打轉,這樣的三摩地仍然存在著快樂,分別覺知...,當你的心靈還有喜悅感受時,它就不是究竟,當你修到這些感受都不見,只剩下累世的業識的念(saṁskāraśeṣaḥ),這是另一種三摩地,然後生命臨終時就會隨著你的業你的念去轉世。


 

 4-4   善護念

 

佛教常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金剛經上說:「善護念」,所有菩薩和眾生都要善護這個念,因為你已經修得很高,你心裡想我來世要非常有智慧,就會導向有智慧的修證,如果你想我來世要變得很有錢,可能不是變得很有錢,而會變成錢幣,或者裝錢的錢櫃,或保險箱,如果你的心靈拜的是木頭雕刻的,玉雕刻的佛像,你希望成為那樣的佛祖,你最後就變成木雕,石頭或黃金打造的佛像,靈修不是要你去成為那個相,佛像只是一個象徵,基督教徒曾經極力攻擊佛教的偶像崇拜,那基督教的十字架和聖母瑪琍亞,不也一樣是偶像呢。可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雕像?這是因為人需要,只要你以平常心來看,你的內心就不會因為從這個宗教,走到那個宗教而感到不安。如果你想到飛天,你就會成為無軀體的靈魂。你如果要達到更高的境地,就須要有「真理信念」、「勇氣」、「憶念至上」、「修靈」、「先天智慧」的修煉。還要有熱切積極,那麼就會很快達到那個境界(三摩地)。

 

4-5   怎麼達到三摩地

  接著帕坦加利說經由安住或臣服於上帝、佛、道、光、愛、主宰、真主、阿拉、自在等都可以。其實各位慢慢修進去,你就發覺宗教只在心靈的第二個層次,第二層次上去到超意識,宗教就不存在。你想上帝、佛的國度,還分那麼多宗教?他說我要怎麼達到三摩地?就是透過praṇidhānāt(臣服、安住、以….為庇護所),那為什麼透過安住、臣服,你能達到三摩地?

第一是說你安住於至上,如果你安住的對象本身沒有解脫,當然你就無法解脫,所以你安住的對象是解脫的,那你要怎麼安住呢?那就是你的每一個念都是他,你念念都是他,基督教說把所有的榮耀都歸於主,佛教見人就說阿彌陀佛,吃飯也是阿彌陀佛,這就是每一念都是祂就叫安住,這樣的一個念也叫臣服。

 

◎ 4-6  臣服就是安住

  什麼是臣服?臣服就是安住,六袓壇經裡有一位僧人法達見六祖,頭不至地,祖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物耶?」曰:「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聽吾偈曰:「禮本折幔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六祖說:「拜謁行禮的本意是去除我慢,你為何不依禮,頭不點地?就是因為存有我慢、我執,所以頭自然不願點地。拜謁卻不依禮,頭不點地又何須拜謁?你心中必有自負之事,到底是何事?」法華說:「(法華經)我已念了三千遍!」惠能說:「你若念至一萬遍,領悟到經中的妙義,且無驕慢、我慢之心,便能與我把臂同行。」如果能不思求誦經的功德,福德自然就大,沒有功德念的功德最大。所以我們如果念了很多經,我慢愈重,就很難解脫。

 

◎ 4-7  臣服就是要去除我慢

  所以臣服的意思就是要去除我慢,我慢不是真實的我,本來我就不存在,是你認為你存在他才存在,當你認為你有業你有罪,你的業與罪才存在,它們的存在是因為你認為有我才存在,但是我是不存在,當你了解沒有我的時候,它們就不存在了,罪業是你認為我存在,所以罪業才出現,這是很重要的心法,所以臣服是什麼?你是誰?你不是你的罪業,你就是上帝,所以臣服的真正的目的,就是你成為你臣服的對象,所以臣服就是你就是祂,臣服就是安住。Namaskar就是我以一顆虔誠的心向你內在的神性致敬。Namaskar就是我內在的光和每一個人內在的光頂禮,所以把我們的肉體拿掉,我們內在的光是一樣的,所以沒有誰在禮敬誰,這就是瑜伽深層的心法。

瑜伽的修行有知識瑜伽、行動瑜伽、虔誠瑜伽。虔誠瑜伽的概念就是你就是祂,你念念都是祂,如果你只是有知識和行動,但是沒有和至上融合在一起,知識和行動就無意義,就好像你為了你母親,為了你深愛的人,有這樣的連繫,你所做的才有意義,如果所學的只是一堆知識,一些功法,可是和父母愛人沒有關聯,那就很乾枯,也就沒有愛,所以生命要能有生命,是來自臣服於愛。臣服就是放下我,給予真愛。所以臣服就是「你就是祂」,就是「一」,解脫就是你臣服於祂,你就是祂,你和祂合而為一。

 

◎ 4-8  上帝在那裡?

  Īśvaraḥ的真正意思是主控、上帝、至上、佛、光、愛、自在,它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帕坦加利說上帝是特殊的至上意識,它沒有任何惑,惑就是不止一個心,也就是說祂沒有困惑、迷惑及疑惑,而且祂沒有業行,沒有果報,也沒有一定住在哪個地方。

上帝在那裡?卡比爾(kabir)有首詩說到:令我覺得最可笑的是,水中的魚說:它口很渴。你漫無休止的一山越過一山尋找真相,卻不知真相就在你裡頭,真理就在這裡!無論你跑到任何聖地,在你未能發現上帝就在你真如自性之前,整個世界對你而言是無意義的,在薄伽梵歌裡說真正的虔誠,是當你能夠融入你的內在,找到那真正的我,而真正的我能和至上的我連結在一起,就叫虔誠。


 

◎ 4-9  上帝即是最古老的上師(Guru)

  接著帕坦加利說上帝是至高全知的根源。各位可以知道每個宗教的定義並非都是一樣的,用詞也不是都一樣的。上帝即是最古老的上師(Guru),它不受時間限制,gu意指黑暗,ru意指驅除者,所以guru就是黑暗無明的驅除者。真正的Guru代表是幫助我們驅除身心靈的黑暗,讓我們達到與上帝合一。密宗及瑜伽認為真正的Guru只有一位,祂就是上帝,就是佛,就是解脫者。這樣一個解脫的概念才叫作Guru。這也是為什麼密宗的修持是四皈依,而其中上師是最重要的。藏密裡有個名稱是大日如來,這就是至上意識而自性佛是代表個體意識(個別的佛性),而大日如來在佛乘宗裡稱為大自在王佛,在瑜伽和密宗裡是有這二個概念,傳統的佛教比較少這個概念,如果以五方佛來講,在中央的就是毗盧遮那佛,祂兩手結一法印的手印(一朝內一朝外),這就是中央佛的手印,也就是瑜伽和藏密修行的本尊,各位想本尊有那麼多尊嗎?如有你修的本尊和別人的本尊不一樣,這個本尊就不夠大,所以本尊只有一尊,只是祂以某一個形式來示現,所以藏密和瑜伽的修煉,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任何一位上師,你一定要觀想上師是入住於永恆無限的,他所藉助任何的一個本尊,是幫助你觀想這永恆無限的本體。所以他才告訴我們這個Guru,祂是沒有時間限制,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就是唯一的Guru,Guru是誰?就是上帝,就是至上主體。這在密宗以及阿南達瑪迦的阿南達經裡,都是這樣的定義。所以Guru就是佛,那是哪一尊佛?佛名不二,所以只有唯一的一尊佛,你所認定的佛,都是一種投射的相。這些都是人的心靈所塑造出的相。


 

◎ 4-10  OM代表創造、運行、毀滅

  接著介紹OM,OM這個字是由AUM組成,A代表創造,U代表運行,M代表毀滅,所以OM代表創造、運行、毀滅,也類似基督教說的上帝(GOD),G代表創造,O代表運行,D代表毀滅。佛教說的是成、住、壞、空和生、住、異、滅,而在生態學上則稱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所以上帝、佛只是代稱。每個人的名字都包括形、音、義三個部分,可是在中國哲學裡對道的詮釋少了音的概念,在瑜伽有梵咒瑜伽(Mantra Yoga)的修持,在瑜伽法門中音聲的修持是很特別的,其實不是只有瑜伽,凡是喜馬拉雅山一帶的修持,都有梵咒瑜伽的修持,它的代表就叫做Kiirtan,這個字的真正意義是讚美主,所以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道家,瑜伽都有唱頌,因為音聲本身是最直接和至上連接的。五大元素是固、液、火、光、氣、乙太,最精細的是乙太,乙太傳播的振波是透過聲音,包括動物、昆蟲、植物都是靠音聲來辬識,所以音聲是在五大元素裡最直接和上帝接觸,透過音來表發,所以它是一種波,一種光,也是一種能量。


 

◎ 4-11  宇宙的創造就叫做OM

  宇宙的創造其實是一種波,一種光,這個波這個光是以音聲來表示,它就叫做OM,所以OM就代表創造、運行、毀滅,它就是上帝、佛、道。中國哲學講無極、太極、皇極,皇極就是指世間的一切,世間最大的是皇帝,更大的是太上皇,比太上皇更大的太極就是太極,比太極更大的無極,所以一切的創造是音聲了。OM只代表創造、運行、毀滅,那什麼是無極?瑜伽哲學把道或者宇宙本體稱為Brahma,這個字的意思在中文的翻譯裡叫做「梵」。「梵」的意思是代表永恆無限的本體,就是中國所講的道。佛教把「梵」認定只是二十八天的梵天,基本上是錯誤的。許多宗教會爭的面紅耳赤,都是由於定義的不同。中國對神的概念有如,門有門神,床有床神,土地有土地公、土地婆,走到那裡都有神,西方認為中國是多神教,西方說只有唯一的真神,其實中國的哲學,也是唯一的真神,中國的門神,床神,是指每一個個體都具有神性。瑜伽哲學說沒有造化勢能的作用的就叫做無極,也就是無屬性至上本體。造化勢能有悅性,變性和惰性三種力量,藉這三種力量創造出宇宙萬物,這就是太極,也就是俱屬性至上本體。OM代表創造、運行、毀滅也就是代表太極。


 

◎ 4-12   冥想著OM之義來持誦OM

  代表唵音的右上角「․」和一個半月鉤「︶」,這個「․」代表未顯現的至上本體(即無屬性至上本體,無極),而半月鉤「︶」代表宇宙顯現的過程(由無屬性至上本體到具屬性至上本體,亦即由無極到太極),「․」和「︶」的代表音為n,所以由無屬性到具屬性(從無極到太極)的完整唵音代表應是Onm,而Om音只代表己顯現的宇宙。我應怎麼樣臣服至上持誦OM?帕坦加利教我們要以冥想著OM之義來持誦OM。音聲只是唱誦而其目的是在至上本體,所以要以冥想著上帝、佛、光、道、愛、自在,這樣的「念」來持誦OM,當你與祂合一,你才是身口意念佛,否則是口誦心不行,你能成就嗎?所以要口誦心行,才能合一,心要觀想合一,帕坦加利說,如果能這樣練習就可以去除障礙證入真我的覺性(cetana),cetana是指覺知的意識神性。


 

◎ 4-13 「退轉」的概念

  1-24至1-29都是在解釋1-23有關上帝的修持是可以達到三摩地。為了達到三摩地的修持可能會有一些導致分心的障礙,例如疾病、冷漠、懷疑、放逸、怠惰、不節制、感官享受、錯誤的見解、基礎不穩和退轉,在此我要特別解釋「退轉」的概念,我們在往解脫和至上的路前進,是一個起起伏伏的路線,不管它是如何的曲線,總是愈來愈接近核心意識。為什麼會「退轉」,那就是在我們生命能量轉變的過程,會有極度的出離感,產生厭離心,覺得人生是苦海,金錢是假的,情感是假的,什麼都是假的,修行也是假的,所以不想修了。過了一段時間,累積了能量,覺得這些都是真實的,又開始勇猛精進。這是因為生理轉化和心理轉化,會產生逆轉現象。而這逆轉現象是最不容易體會也是最危險,男性會漏精遺精,女性生理期會不正常,因為是大清掃。或者本來就有很多念,靜坐後無念,無念後再靜坐,念頭又一堆,因為在心靈的深層,你的潛意識超意識累積了累世的念頭,它存在我們的皮膚和肌肉骨骼裡面,當你的心靈愈精細,穿透之後它會出現,這就真正靜坐中產生的妄念,靜坐靈修是一層層進去,不斷的挖掘出來再釋放掉。所以過程中是一種生理的逆轉和心理的逆轉,因此會產生冷漠、孤寂、極度的亢奮,這就是為什麼閉關時一定要有師父護關,就是因為在靈修的過程,會有很多生理和情緒的反應,你自己不自知會有狂妄的心,你也不知你甚至會有想自殺的念,這些都是過程,遇到時你就看著你的念不要理它,隨它自生自滅。所以老師就很重要。


 

◎ 4-14  從慈悲心開始,超越對待善惡是非的觀念

  接下來這一段話是說,當你真正從事三摩地觀想冥想靈修的過程中,會產生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伴隨障礙出現的憂傷絶望,身體顫抖和呼吸不順暢。佛教說將入初禪會有八觸發動,會感覺身體顫動,或很癢,或很輕,很重或很冷,很熱(暖),或很滑,很澀,或會大哭、大叫,各種的氣功現象和各種自發功現象,或者道家說的神在跳舞,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說的自律神經反應。不管氣功或自律神經,從心理導向靈性,身體導向心靈的過程,就是會產生這些變化,這些變化就是他說的伴隨產生。

帕坦加利開了很多很棒的處方給我們,有各式各樣的修持法。第一個基本修持是慈悲心,對於世間的好和壞要不動心,要以平常心對待世間一切的好和壞,因為我們的修持總是希望好的不要壞的,但是帕坦加利要我們進入中性的修法。佛性是沒有善惡的分別,我們不要一直停留在禍福和善惡的觀念,第一他就從慈悲心開始,然後超越對待善惡是非的觀念。為什麼要超越善惡是非和好壞對待的觀念,因為這都是一種覺受。你覺得這個人很美,他覺得很醜,這都是人的相對觀念,這裡面有「緣」的關係,緣的背後是「業」,因為我們用業看事情,所以你就產生好惡的心,看事情覺察事情不是真實的你,真實的你並不從緣業作覺察,而我們的感官是受緣業在主導。所以你有時候會想吃某些西,當你不缺這營養素,你就不想吃了。當我們尋找伴侶,尋找志同道合時,有的是找幫助我成長,找互補性很高的,這就是生命的自然現象,這些都是對待的,佛性裡是没有這些分別。


 

◎ 4-15  靈性的修持不要用分別心

  在靈性的修持上,你不要用分別心。老子在道德經第二章講長短高下有無難易前後,小聲大聲,都是相對的。因為我們用相對的觀念去覺知,當時空人事物改變,你的善惡觀念就會改變。瑜伽哲學裡有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因為修成一種工夫,只要他碰觸的東西都會變金塊,大家都很喜歡,所以邀請他到一艘船上,經過他碰觸的東西都變成金塊,船也變成金船,當然就沈船了。如果食物也變成金塊能吃嗎?所以在世上其實適合就是好。你能夠在每一個人事時空,做最適當的運用就是好。所以對待的觀念是幫助在世間某些方面的處世,但是在靈性的修持上,你不要用分別心。


 

◎ 4-16  觀照你的呼吸,看住你的呼吸

  接著是經由生命能控制法的呼氣和吸氣來達到專一。不過帕坦加利在此略過了一個部份那就是,在基本的道德修持後接著是外在集中的修持。我們在觀想和修定的時候用數香,這就是外在的觀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定,就是因為被人家的好及不好,打擾了我們的心,而後才是進入怕坦加利所說的觀照你的呼吸,看住你的呼吸,呼吸是二個口,吐納是一個口,吐納又叫息,息是一個口都沒有,他就是你的心。

從調息開始,到你的息如如不動。攝心就是先專注一個物,然後再把息調好,再收攝感官。感官回收好,就要進入修心。修心之前要做聖境觀想法。帕坦加利一開始所教導是基本修持,他要讓你的心先不容易受干擾,然後在外境修專注,而後注意呼吸,再做感官回收,感官回收後就攝心,心收攝後就做聖境觀想法,聖境觀想法有很多種,舉例說你可以觀想慧光或者觀想充滿喜悅。當你觀想外境,眼睛是注視著觀的東西,當你在調息時是注意著呼吸,你在感知感官時也就容易了,但是當你在觀想聖境時,聖境是你心靈的創造物,然後藉這個創造物來攝心,你觀想光、喜悅到永恆無限,你的心靈就會被提昇上來,聖境觀想之後再往上一層,是觀想聖者的心靈,帕坦加利教我們觀想聖者、賢者、佛、菩薩,當你去觀想時你會融入所觀想者的心境。他教我們禪定的功法是觀想聖者的心靈,初入觀時不容易進去,因為你不是他,但是聖者的心靈是一種靈性的能量,聖境是一個生物能,聖者的心靈是一種心能,你心靈的波就會被調和,漸漸地你就自然融入他的波。所以你所專注的對象必須是悅性的,精細的,靈性的,那麼你的專注就會轉化提昇。觀想聖者的心靈,你的心自然被提昇。


 

◎ 4-17  覺知睡覺與作夢的狀態

  接下來我們要覺知睡覺與作夢的狀態。就是你的專注力要從意識跳到潛意識,你不是用意識在修定,要修到能控制潛意識,這就是平常的觀照功夫,你心靈的專注己經修到潛意識,你時時專注慧光,聖者的心,或者久而久之的持誦後,就會穿透到內心。那什麼是不持誦的持誦?我們不可能24小時持誦,但是當你己經把你的念注入內心,你配合呼吸持誦,你睡覺時一定會呼吸,所以有呼吸就有持咒,有生命就有持咒,你的念己經時時刻刻入注於內心。你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都是上帝,你的生命能量一直融入,這就是不持誦的持誦。當你能夠控制你的潛意識時,你就能夠觀照到作夢,中國說醒寐一如,莊子說至人無夢。

1-39當你已控制潛意識之後,就會進入到超意識,進入冥想的層次。所以從專注、觀想到冥想,用心靈修煉的是觀想,冥想是心靈不起作用,心念已不動。而冥想所渴望的標的應是靈性的渴望,靈性的渴望是和解脫有關,你所冥想的標的應是永恆無限、宇宙光、上帝、佛、宇宙大愛。透過永恆無限的冥想,你就會成為永恆無限。

1-45最精細的冥想標的是融入於未顯現之初。1-40到1-44是形容他的觀想和三摩地的次第。觀想可以是外在的物體,觀想也可以是呼吸,觀想也可以是感官,觀想也可以是心靈的創造物,觀想可以進入到潛意識,觀想也可以達到最高的目標,觀想最後融入到未顯現之初。1-40說的就是你可以小到無限小,也可以大到無限大。


 

◎  4-18  三摩地的種類

  三摩地的分法有多種,我們用瑜伽經的說法,三摩地大概分有二大種類,一個叫有種子三摩地(sabījah samādhi)和另一種叫無種子三摩地(nirbījaḥ samādhi),有種子三摩地有很多,而無種子三摩地只有一種。帕坦加利把有種子三摩地又分為二大類,第一大類叫有推理三摩缽底(savitarkā samāpatti)和無推理三摩缽底(nirvitarkā samāpatti ),另一大類叫有思三摩缽底(savicāra samāpatti)和無思三摩缽底(nirvicāra samāpatti),爾後體證到內在的真理智慧(prajṇā,般若),這真正的智慧就會燃燒過去的業識,而達到無種子識三摩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