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邱顯峯 老師 整理:戴歸真、陳積善、余蒨如、葉靜華

 

◎ 1-1   和經典談戀愛

  在聆聽經典的課堂上,如果用很拘謹方式來聽,往往都是用意識層面在聽,這是心靈淺層的部份,其中會有許多的偽裝,一旦面對外在物質世界,就會層層包裝起來。若想要了解生命的密碼和宇宙更深層的道,是要除掉層層的包裝才能真情流露。當你笑的很輕鬆時,才比較容易從淺層部份滑入到深層部份,心的感受容易抛出時,我們就能和內在做深層對話,那就是我們的生命能量在做調整。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需要睡覺,這就是要讓淺層及深層的不滿足部份做調整。

往往在恍惚中才能聆聽到經典內在真正更高的境界。當意識在很專注聽講時,有時反而無法了解其所聽的內容,因為潛意識被壓抑住了,以至於內在真實的感覺不易被覺知到。意識的傳遞波是有限的,潛意識的傳遞波較為深遠。人大都是用意識層次在談戀愛,那種情感都很短暫,當時空改變了就會使人變心。所以如果要和經典談戀愛最好是用超意識,若用潛意識是不够的,因為人會隨著年代時間的長遠而改變,而與經典談戀愛所發出的信息是無窮無盡的,它是無法讓人去抓取的。所以越放鬆自己從內心去聽,才能真正清楚最深層的道理,而不是用耳朵聽的,因為「道」不是感官覺知,而是要從內心去聽,聽多聽少都不是重點,如果有一剎那深入內心深處,那才是真正的精華。經典是要從內在去了悟的,這個道理真實不虛,它就在每個人的內心,從內心深處表露出,它的距離不是遙遠的,而是非常近的。

 

 

◎ 1-2   經典的內涵就在每個人心中

  勝王瑜伽經是個窗口,窗口的意思不是只研讀有限的勝王瑜伽經,因為勝王瑜伽經就像Su’tra(音譯修多羅),它的字義是「線」,把線裝訂起來就叫做「經」。當你進一步了解時,你會發現當心靈層次愈高時,經典的文字反而是愈少愈好,就像你心愛的人跟你講一句話,會讓你想三天三夜,其意境是非常深遠的。所以經典寫的愈簡短愈好,如果愈修愈高,你就會發現不需要那麼多的知識。因此,勝王瑜伽經只是一個窗口,當它開創出去時是無窮止境的。勝王瑜伽經是認識你自己,也是認識宇宙的窗口。

看完全部經典的人,其中的內涵都是自己的嗎?其實讀者只不過是看完了文字而已,是否每個人的內在都看完了呢?也許你不知道,這些經典的真正內涵就在每個人心中。勝王瑜伽經能用言語說明的部分,都是有限的。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名可道非常道。」希望大家不要在文字上繞,文字是繞不出真正涵養。

 

 

◎ 1-3   戲論

  我們所能了解的都只是一種投射,投射是有限的。有人常會問,到底上帝是不是存在?如果認為上帝是存在的,那麼是「有」論,如果認為上帝是不存在的,那麼也是「有」論?認為上帝是存在的當然是「有」論,認為上帝不存在的當然也是「有」論,因為認為有一個不存在的。這在說明什麼?其實這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反射。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心靈層次,不管存在或不存在,只要有這投射都叫做「有」。

在世間,不管是中國或印度,或其他有些靈修的地區,講的大都是戲論,佛教玩戲論,瑜伽玩戲論,中國的哲學也是玩戲論。在讀經班中希望大家能互相交流,因為宇宙的智慧財產權是屬於大家的。在宇宙裡智慧財產權分的愈清楚的就愈屬物質面,而愈是物質面就愈是有限性的,有限性的就要分智慧財產權,如果心靈層次愈高,智慧財產權是屬於宇宙的,也屬於每個人的,它本來就是每個人自己本身所擁有的。人與人之間若能以心靈的話語和內在的光做頂禮,而把外在的肉體拿掉,那麼自己的光和別人的光不就是成為一體了呢。NAMASKAR代表的是大家共同一體的光,只因為大家都有這個形體,所以就感覺不到你我內在的無差別性。但我們從事靈性的修持,是希望我們內在的心靈和別人是沒有距離的,就像我感覺到各位彼此間的心靈是沒有距離的,用這樣的內在和大家心靈互動,哪怕是一位連中文都聽不懂,我們都要向他深深頂禮,因為他們做到我們做不到的天真無邪,也不需要以「知」來代表他的存在,而我們還要學很多知識,才有勇氣上殿堂。每一個人的經都在內心,不是用金錢去買到的,也沒有人可以偷走,其實大家都有的,而且內在的光也是一體的。

 

 

◎ 1-4   愈執著代表愈空虛愈失去

  瑜伽經裡有說要去除各種的心緒傾向(vrtti),各種變形的心靈,這是要我們修煉不執著與明辨是非。那什麼叫執著?一般的說法,執著就是擁有,大家都想擁有,表面上執著是我擁有,其實內在是失去更多,所以愈執著代表愈空虛愈失去,當你愈不執著,你的心靈,你的內在,是無限的延伸,而生命之流是永不消失,只要你執著在生命之流,就會斷掉,被阻礙掉,所以要讓生命的流,流過來流過去,本來同在一個永恆的生命之流裡,其心靈的深處本來就是無差別。在這生命之流裡,無形中內在會一直提升。真正提升了就不會覺得比別人高,當你覺得比人高時,代表著你沒有提升,為什麼?如果真的提昇,可以和別人的心光合在一起,所以如果提升了,若還會看到與別人的差別,那就代表著沒有真正的提升,因為還沒有合在一起,這樣就會自尋苦腦。什麼苦腦?苦惱自己好偉大。

 

 

◎ 1-5  觀想帕坦加利

  現在進入瑜伽經的主題,請大家一起來做觀想冥想的練習。把心先靜下來,將心念集中在第六個脈輪,然後觀想帕坦加利,不只觀想帕坦加利,還希望透過帕坦加利,認識生命本體,宇宙主體。祂是無限性的,要觀想帕坦加利也是無限的。在眉心輪裡觀想帕坦加利,同時觀想永恆無限的至上或上帝(佛、光、愛、道),或觀想宇宙永恆的光,從內心向帕坦加利頂禮,和帕坦加利一起融入永恆無限的光,融入永恆無限的道,融入永恆無限的上帝,融入永恆無限的覺性,眼睛再慢慢的張開,依然感覺到帕坦加利與你同在,此時會感覺到和帕坦加利都在永恆無限的「道」裡,永恆無限的光裡;在從事一切外在行為時,要時時刻刻內守永恆無限的至上,包括煮飯,掃地,掃廁所,內心若都能內守宇宙的本體、至上,那麼漸漸地就能從二元性朝向一元性。

 

 

◎ 1-6   「天人合一」的概念才是勝王瑜伽經的精神

  勝王瑜伽經的核心思想,並不是大家所知道的瑜伽八步功法而已。「天人合一」的概念才是勝王瑜伽經的精神,而實際修持的法門是在第二章瑜伽八步功法。第三章是神通,可是在各種成就神通裡,帕坦加利却告訴我們,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心回到真我,這樣才能解脫,神通的境界只是一種次第,而不是神奇鬼魅。第四章靈修的目的不是為了神通,也不是為了三摩地,三摩地只是通往解脫必經的道路,所以目的不在三摩地而是在解脫,解脫的境界是不受到五大元素的束縛,不受到時空的束縛,不受到心靈意識的束縛,更高的解脫是不受宇宙造化勢能的束縛,也就是不受宇宙運作法則的影響。這就是「解脫」比較明確的定義。

 

 

◎ 1-7   帕坦加利對瑜伽的定義

  第一章第一節是帕坦加利以闡述「瑜伽是什麼」為開始?

第一章第二節是對瑜伽下的定義,各宗各派都有瑜伽的定義,帕坦加利對瑜伽的定義是將心緒傾向(vrtti,或譯為心靈變形)懸止,但這並不是他認為的目的,定義和目的並不一定劃上等號,什麼是瑜伽?瑜伽(yoga)的字義非常多,簡單來說有兩個主要意義:一個是動詞字根yuj+字尾ghain,其義為相加,例如1+1=2,另一動詞字根yunj+字尾ghain,其義為結合為一,例如1+1+1+…=1。所以瑜伽的意思是合一,佛教又譯為相應,相應也是合一。

所以yoga是瑜伽的第一個專有名詞,vrtti是瑜伽的第二個專有名詞,vrtti的字義是變化,它代表的是心靈的變形。帕坦加利非常負責的把修煉瑜伽最重要的精髄,在開始的第一句話就提到,將各種心緒傾向(vrtti)停止作用即為瑜伽。第三節說:讓這些心緒傾向懸止不起作用,讓真我得以出現;如果真我沒有出現,就會用假我修煉,誤認假我為真我。因此帕坦加利非常精確直接地說明此事,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 1-8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現在再去了解是誰在研讀勝王瑜伽經?是我嗎?還是誰?我看到什麼?是眼睛,我聽到什麼?是耳朵,我聞到什麼?是鼻子,我感覺到什麼?用什麼去感覺?這所有感覺是用運動器官(手、脚、前陰、後陰、聲帶)和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再加上心靈等起作用和覺知。能起作用和能覺知的我,是真我嗎?所覺知的對象是真實的嗎?不是真實的。現在你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想到了,甚至心靈感應到了,這些都叫作心靈的變形。

佛教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看到的形相,非真實;你聽到的音聲,會變化;你所有的感受,都會因為你的心靈變成了那個形相,那個音聲。所以你認為你了解,這就是唯識論講的,了解就是同化,就是你把你的心靈變成了那個影相那個音聲,然後你內在的感覺是將這外在客體主體化後的覺知,這其實是學習的過程,產生的第一部份叫知識,背後同時存在著記憶,當你去認知時,就是有一個我去認知,有個外在的東西被你認知。因此你感覺我聽到我碰觸這張椅子,我有這個身體,我感覺到快樂等,這些都是一種覺受,而實際上這些覺受對靈性而言只是一種幻覺;當你覺得自己存在和擁有了,却愈不自在,那是因為你的認知並非全知,你只是依據記憶空間去認知,以致所認知的形相及符號,就會成為你心靈的變形。故對真知而言需要被認知的就非實像,真知是不需要記憶,祂是即感即應的全知。

 

 

◎ 1-9    向鏡子學習

  舉例說,這裡有一面鏡子,鏡子前面有一個人,有一支筆,有各式各樣的形相,如果你把所有的形相都貼上去,那你說這面鏡子還能照多少東西?你愈貼愈多,鏡子的功能就愈來愈少,記憶就是這樣,因記憶佔滿了空間,記憶就成了缺陷。因為它沒有辦法如實反射,所以我們要向鏡子學習,鏡子裡什麼都沒有,因此能如實的反映。你所知道的,聽到的,想到的,學習的,睡覺的,快樂的,痛苦的,各式各樣的情緒等都是心靈的變形,它不是真正的我。佛教教導的其中一個觀念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如何去了解世間的萬物呢?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帕坦加利提到瑜伽的第一部份,必須要把所有的心緒傾向懸止,懸止(nirodhah)的意思,並不是要終止它的作用,它既不是有也不是沒有。第三節提到當你不受變形心靈影響,真正的我才會出現,第四節提到如果你錯認這部份,假的我就會出現,什麼是假我?你會覺得自己看到了,聽到了,吃了東西,感受到了,學到了;我的存在,不是建立在我們的感覺,感覺不是真實的我。真實的我並沒有這些覺受,這就是禪宗所介紹的真實的實相,跟目前新時代(new age)所講的實相不一樣,新時代所說的實相類同於中國哲學上所說的相對真實,而不是絶對的真實。

 

 

◎ 1-10   什麼叫做實相

  七個脈輪也代表七重天,先看什麼叫實相,假設從第三重天往上看和往下看,這些世界是不存在的。以x光為例,一般的牆壁和黑板都會被穿透,x光不會感覺牆壁和黑板的存在,相反的,牆壁和黑板也不會感覺x光的存在。所以說對於一個比它自身粗鈍的而言,你不會認為它是真實的存在;相反的,對於一個比它自身精細的而言,你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那什麼時候你會感覺它存在呢?只有你和它處在同樣相對的世界,同處於一個層次的世界, 你才會和對方互駡互動。事實上耳朵只能聽到耳朵的音頻範圍,超越你的音頻範圍就聽不到了,你只能看到眼睛能看到的波長,超過那個波長或短於那個波長範圍,就看不到了;我摸到的這些東西,並不是真實存在,只是自己用相對存在,去碰觸相對存在的東西,所以它才存在。同樣心靈的波,只能感覺自己能達到的波,比心靈精細的,根本不知道。當別人的念力比你精細,他進入你的內在,你依然完全不知;如果你的念力比別人精細,那你就能操控別人的心靈。

 

 

◎ 1-11   我終於見到了佛光

  不管是五大元素或是心靈的波,它可以轉為光的感應。曾有位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說:我終於見到了佛光,就在看經典的時候,佛光從牆壁照到經書上。事實上,他看到的是心光,是心靈的光,佛光我們永遠看不到,除非你是祂(你已成為佛本身)。我們會覺得自己明明看到光,其實這並非真實的佛光,而是佛光的層次一直往下降,降到自己能見到的層次後,我們才看得到,所以所看到的是自己層次的光。佛經講唯有佛懂佛語,其他天人都不識;你所知道的是他講你能知道的,而不是他知道的;祂的光你永遠看不到,你所能看到的是你自己這個層次的光。

 

 

◎ 1-12   我的存在是為了你而存在

  至於大腦有學習區、記憶區、感覺區,還有運動神經區。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思是心田,心輪和自性是不同的,我思故我在,還需要有一個更高的我存在,因為有更高的我存在,所以我思故我在,因為有自我中心的存在,所以才會有學習、記憶、感覺、運動、判斷。電腦也一樣有學習記憶,電腦的作用是因為有程式,而程式是因為人腦。

每一個個體都是因為上帝的存在而存在,當我們在戀愛的時候會說,我的存在是為了你而存在,這是在告訴我們因為他存在我才得以顯現,沒有他我是無法顯現。電腦的記憶和學習,是電子物理的作用,人腦是生物性的作用。在大腦細胞裡面的學習、判斷、記憶、感覺、運動的每一個作用,就類似電腦裡的每一個按鍵和指令。電腦的記憶是電子式的物理現象,一個小點就可以有非常大的記憶容量。人腦的記憶是化學和生物性,化學和生物性的記憶,也會引起細胞的微變,因為它是如此的微變,所以人腦生物性的記憶容量,甚至可以大上電腦一萬倍,可是它依然要用到記憶體。

假設一個銅塊和一個金塊放在一起,三~五年之後,金裡面有銅的原子,銅裡面有金的原子。看到的鐵、金塊、鑽石都是很硬,如果看進去它的結構式,再從結構式看進去,會看到最基本的原子,原子再看進去,原子裡面有原子核、質子、中子,還有電子,當我們再繼續往內看,這鑽石裡面不是固體的成份多,而是空間的成份多,所以你看到你摸到這實體的東西,幾乎是空的。這個說明是要讓我們了解,所有的東西是恆動的,是變化的,而且有許多精細面非是感官所能覺知到的。

 

 

◎ 1-13   宇宙間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中國人說:“宇宙”, 宇是上下四方,宙是古往今來。就是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凡是宇宙所有的東西,都是恆動與不斷地變化。變化分兩部份,一個叫同質性的變化,另外是互相變化,更高的是物質和心靈轉化,因為恆動的變化。所以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原子電子,才有解脫的機會。所以宇宙間唯一不變的就是在變,才會有這多彩多姿的世界。現在看電腦的記憶,所燒出的光碟,經過幾百年幾千年之後,幾乎沒辦法看或聽,它的記憶會跑掉,因為它是不斷在動的,所以會壞掉。生物的記憶,大腦的記憶,會因時間空間而消失,大腦記憶在學習中還有心靈,人的記憶有腦記憶和超腦記憶,這超腦記憶不斷的在複寫記憶,這複寫要另外備份給潛意識,也就是末那識,它代表變形的心靈;超意識記憶就是含藏識,所有好壞全部記錄。物質的記憶會毀壞,腦記憶頂多幾百歲,你走了,就不再起作用,因果業力就是心靈的變形,當心靈非常精細時,就會進入佛教所說的涅槃之境,了了分明一切却不起分別想。

總結第一節到第四節,第二節是不要讓這些變形的心靈起作用謂之瑜伽,第三節是當變形的心靈不起作用時,那麼真正的我就會當家作主,否則就像第四節所說,會錯把這能覺知能記憶的當成是真我,這樣就會愈修愈錯。六祖壇經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及楞嚴經說:「
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帕坦加利清楚明確地告訴我們,一開始就要找到誰是真我?要用這真正的我來修煉瑜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