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達瑪迦上師 - 巴巴開示 邱顯峯整理
 

PRAMA’ - 1   總論與基本概念

(註:巴巴的中心思想是PRAMA’;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中庸;道家的中心思想是道德與太極;佛家的中心思想是中觀)
 
一、 前言
1.
(1) 原始創造力是無數的,但最後都會形成穩定的三角形(可參考阿南達經第四章)。
(2) (三角形)形成後,會 悅→變→惰,惰→變→悅,會不斷的反覆變化。
(3) 當維繫此三角形平衡的惰性力量失去時,就會產生創造。創造會產生三個層面,物質的、心靈的和靈性的。這三個層面就會在個體和集體都形成(或維繫)均衡的三角平衡(Prama’trikona 或大宇宙平衡 Lokatrikona)。
   
2. Prama’的字義為何
 
(1) Prama’是由 Pra - ma’ + d’a + t’a’ ;Ma’的意思是(measure)度量、評判,是 (fathom: 探測)了悟、徹底明白、度量,所以字義上 Prama’ 是 「平衡」,在英文字 equilibrium 是「質」的強度平衡,而equipoise 是「重量上」的平衡,兩者整體的平衡就是 Prama’
(2) Prama’ 的建立在個體和集體上都是等同重要的。
人類的文明始於距今約一萬五千年前,但至今人類在個體和集體生活在三個層面上,還未能建立Prama’的完美平衡,甚至不曉得需要建立 Prama’。 比方說在西方世界,物質上有某種程度的進步與 Prama’,但在靈性上則沒有。 在印度,靈性上有某種程度的 Prama’ 但在其他方面則沒有(這也是為何有很多人會質疑印度雖有靈性的進步但為何社會仍然很混亂之因)。
缺乏 Prama’ 人類在物質、心理和靈性很難有真正的提升與進步。
 
二、 缺乏 Prama’ 會在三個層面有何缺失
1. 物質層面
世界不同的地區都有其不同的種種物質資源(如礦、牧、林),但由於缺乏物質建設、開發與運用,以致於有些區域仍非常貧窮,無法滿足基本需求。
有的則是物質建設不均衡,例如偏重農業或工業,或缺乏水電,道路的建設。
   
2. 心理層面
人類是以心靈為主導的生命體。他們有很好的思考能力,精細的智力,藝術等,但卻由於心智力沒有開發,沒有適度的運用(各種屬心智層面的運用沒有平衡、均衡),導致文化、知識、藝術、詩詞等沒有很好的表現。在哲學方面仍未能了悟創造的奧秘。甚至還有一些是植基於教條及知識上的狂想。
   
3. 靈性層面
靈修的主要目的是找到至上。至上是寂靜的存在人的裡頭。並帶領小宇宙與大宇宙合而為一。但是有些無知的靈修者植基於宗教的教條,長途跋涉去朝聖,甚至變賣家產以達此目的。有的人則浸泡在所謂的聖河裡,希望得到一些好處;這些不但無法得到好處,甚至還會帶來一些困擾。 (這些都是缺乏靈性、智慧的運用)。
 
三、 Prama’ Sam’vrddhi、Prama’ Rddhi 和 Prama’ Siddhi
1. Prama’ Sam’vriddhi(均衡的共同富裕成長)
物質發展已達至高的平衡狀態,並與個體和集體在心理和靈性提升上維持適當的調適稱之。
   
2. Prama’ Rddhi(均衡的心理成長)
心理發展已達極致,並與個體和集體在物質和靈性的進度上維持適當的調適。(在此狀態,心外質(心靈質)會更加的開展,開發出覺悟)。
   
3. Prama’ Siddhi(均衡的靈性成就)
是指在心理→靈性的層面已達到靈性進展的絕對平衡時,並與個體和集體在物質和心理的開展上維持著適當的調適。
   
(上述三者是指三方面的發展和相互調適)
 
四、 墮落的三個階段:
         derangement, disruption 和 degeneration 
        (失序、分裂和墮落)
失序是指:指物質、心理和靈性三個層面(Lokatrikon’a) 失去平衡。
若繼續惡化,就會產生分裂,再惡化就會產生墮落。
當今人類的社會已迷失在廣泛的經濟破產,社會不安,文化墮落和宗教的迷信。
 
五、 一些解決的方法:
前言
在上述的狀態下,必須由墮落回復到分裂,再回復到失序。物質、心靈和靈性是同等重要,但是在起始階段,物質層面必須給予最大的重視。
 
1. 在物質,心理和靈性的各個層面再細分。例如:
 
(1) 物質 → 農、工、貿、商、醫藥…
(2) 心理 → 文學、哲學;物質→心理,心理,心理→靈性
(3) 靈性 → 可分但很少種類 (未提)
   
2. 在物質層面要如何建立 均衡的三角平衡(Prama’ Trikon’a)?
 
(1) 當今及可見的未來的物質需求(個體與集體)
(2) 當今及可見的未來的物質供應
(3) 土地的最大運用
(4) 進步運用論(Prout)的五大基本原則及相關事項
   
3. 比方說: 要解決食物的問題,我們就必須考量到次一級的農業三角平衡(由大到小每一層級的三角平衡),例如:
 
(1) 土地的最大耕作(經由曳引機)
(2) 施肥
(3) 適當的土壤選擇
(4) 農業合作
(5) 農業訓練機構、組織
其他指示: 農業要基於消費原則,而非獲利原則。農產品要考慮到儲存和配銷。
   
4. 如此每一層級達到均衡的三角平衡(Prama’ Trikon’a)後才能使物質、心理和靈性得到均衡的三角平衡(Prama’ Trikon’a);
最後才能建立個體和集體及個體和宇宙完美均衡的三角平衡(Prama’ Trikon’a)。
   
備註:
 

prama-2.gif

prama-1.gif     

          檢視各種發展是否均衡圖 

 

 

 

PRAMA’ -- 2
 
1. 物質上的推進力(PROPULSION)
2. 心理的習性(心靈的習性)
3. 靈性的成就
   
前言:
1. 在無生命裡其推動力是屬於物質的。
2. 在人類裡其推進力是基於心理的特質。
3. 在心理層面裡,前進是因不同的習性和(心理的)推理結論而發生。
4. 沒有精細的思維和理念,必會與粗鈍世界結合為一。
5. 沒有加速就是減速。
 
1. 在物質領域裡,其推進力是心理物質的(psychophysical)。
(其中共有5項)(七個成功祕訣的其中五項)
 
(1) 有堅強的決心,我一定會成功的完成自我的使命。
(2) 必須尊敬其目標 (shraddha 朝向至上真理前進)。
(3) 依循上師的教義。要有平衡的心靈,在物質、心理和靈性的內在和外在建立起 Prama’
(4) 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決不能被粗鈍習氣所驅策。
(5) 必須要有平衡的飲食(不能有什麼就吃什麼,食物會影響心靈)。
   
2. 在心靈的層面裡,當心靈在內在朝向至上時,必須要有三種不同階段的加速進度。
 
(1) 將自身臣服於(置於)自己的目標上。
(2) 獲得對於個體和集體朝向大宇宙有益的知識,並應用那些獲得的知識來加速個體和集體的進步。
(3) 提供對整體宇宙的無私服務(不針對某一個體,而是對所有的生命體)。
   
3. 在物質的領域裡,當個體和集體裡已達到在物質面均衡的共同富裕成長(Prama’ Sam’vriddhi)時,我們必須也要達到均衡的心理成長(Prama’ Rddhi),為達此,需要兩個條件:
 
(1) 靈性 – 心理的推進力 (spirituo–psychic urge)
(2) 心理 – 靈性的行動 (psycho spiritual action)
 
(i) 靈性-心理的推進力是:我愛我的上主,我愛祂,我的愛沒有障礙,而且在行動裡,我已準備好為祂做任何和每一件事。我將體會到沒有任何的障礙,我將不會在乎任何人的責難。
(ii) 在心理-靈性的道路上,我將朝向理念目標--至上本體,慈悲的源頭。朝向至上本體的前進,不只是為了個體的解脫,也是為了整體宇宙的解脫,在行動的進步上,要建立均衡的心理成長(Prama’ Rddhi)。 並在下一個階段裡,達到均衡的靈性成就(Prama’ Siddhi)。
(iii) 在前進的最後階段裡,也就是靈性的層面裡,一個人將碰觸到造化之母,造化的原始力(kaoshikii shakti)
   
 

在靈修的最後階段裡,造化之母會以直線方式往反方向前進。使拙火(kundaliini)往上昇,最後個體將與大宇宙力的三角(Guna Trikon’a)結合為一。
經由(勢能)平衡的三角在物質層面建立均衡的共同富裕成長(Prama’ samvrddhi);在心理層面建立均衡的心理成長(Prama’ riddhi’) ; 在靈性層面建立均衡的靈性成就(Prama’ siddhi)是你的責任,你來到這世界上也才有意義。
 

 

PRAMA' -- 3
 
一、
1. 佛陀之道是 Abnegation,心理上純粹的平衡(詳見另一篇文章),有的譯為離苦之道(Nivrtti Ma’rga,有的譯為寂滅道、無慾之道)。在這方面他已達到頂峯。
2. 但是佛陀在世俗諦(Sam’vrtti,又譯為世俗念,內向習性,鎮定祥和的習性,適當的習性)和寂滅道(Nivrtti)之間缺少完美的調適但也未離開太遠,他的道路是比較傾向寂滅道(Nivrtti)。
 
宇宙原始的創造是至上本體,祂是基於大宇宙均衡的三角平衡(Prama’Loka Trikon’a),但是由於心理習性的驅策,不斷打擊三角的平衡,使原始的平衡不斷的扭曲以致失序、分裂和墮落。
在最後每一方面都破壞-例如有食物就沒有衣服,有衣服就沒有飲水,假如有飲水就沒有新鮮的空氣,生存變成是很大的負擔。
假如心理的注意力超越了極限,並且未受控制,可能會導致自殺...虛無主義,犬儒學派(好嘲笑別人),要不然就是藉著與塵土合一,來表達無意義的自私自大的最終結果,等等,這是墮落的階段 ,是大宇宙均衡三角(Loka Trikon’a)完全的不平衡。
 
1. 佛陀之道偏向寂滅道(Nivrtti),甚至他的靈修(Sadhana)也是偏向寂滅道(Nivrtti)的本質。
在生存上,在維繫生活上,缺乏世俗的心念(Sam’vrtti又譯為正欲、適當的心靈傾向)。缺乏世俗的心念(Sam’vrtti)也會缺乏活在世上的吸引力,人們找不到何以要生存(活下去)的理由。也許由於這個理由,佛陀未曾考慮到要形成社會的思想(觀念),也沒有社會的儀式制度。如小孩的命名,婚禮的制定,這也許是他未曾試著使社會經濟能有效的平衡的理由。他也未曾開示過任何社會義務法則的系統制度,也未曾開示過建立社會生活平衡的方向。 (例如缺乏「七情六慾」發而皆中節的中庸之道)。
如果佛陀曾開示過靈性與社會活動的調適,那將會帶來更美好的大宇宙三角平衡(Lokatrikon’a,或譯為世界的三角平衡)。一個受益於中庸均衡之道(Prama’)的滋養教育,將帶來大三角 (Maha trikon’a)的宇宙平衡。

 

PRAMA’ -- 4    問答
 
1. 假如一個國家資源豐富,人力聰穎,而他的鄰國非常貧窮,是否仍可達到物質上的均衡三角平衡(Prama’ trikon’a)?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要有物質上的均衡三角平衡,則必須全世界都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物質上的必需品。
   
   
2. 微生命也能製造身心疾病 – 一種由身體層面到心理的層面,假如心理本身沒有適當的平衡,則根本的治療是不可能的。
   
   
3. 靈修的鍛鍊必須要有靈修的推進力。教育必須以靈修與心理的形式來傳授。假如有適當的教育,則靈修的推進力就會產生,那麼就會從事靈修。我們必須從全世界的小學的小學生開始創造靈修的推進力,而不是從高中或學院。沒有適當的教育系統而單獨開設高中和學院是無法達成此項目的。
   
   
4. 假如物質的需求仍有短缺,則物質層面的 均衡三角平衡(Prama’ Trikon’a) 是不可能存在,更遑論心理及靈性層面的 均衡三角平衡(Prama’ Trokon’a)。
國與國之間的物質短缺,可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來貿易解決。
   
   
5. 假如人們為教條所苦,而無物質的短缺,是否能有靈性上的均衡三角平衡 Prama’ Trikon’a
   
答: 只要有教條,連物質的均衡三角平衡都不存在。遑論靈性上的均衡三角平衡。
   
   
6. 假如有上百萬的物質層面均衡三角平衡(Prama’ Trikon’a), 心理層面均衡三角平衡和靈性的均衡三角平衡,彼此間若不和諧一致,它們之間將會有爭戰,最後導致失序、分裂。而當他們彼此一致時,力的三角形就會接近力平衡三角(Guna’ Trikon’a),假如均衡三角平衡(Prama’ Trikon’a)破壞了,好的人可用利用友善的微生命之助。
(註:本質上不友善的微生命,也可經由好人的控制而成為你的朋友。)
   
   
7. 我們必須要經由適當的物質文化,包括體位法,適當的食物,遊戲和運動等,來開展學生的身心層面。
而心理 – 靈性層面,我們要依照新人道哲學重新更改調整從小學到大學教育的全部課程,並且在每一級課程裡結合瑜伽八部功法。
其引導哲學和控制(管理)哲學是「這個宇宙是我們的,而我們意指人類、動物和植物」。

 


總論
 
1. 如何將均衡三角平衡(Prama’ )落實到日常生活和靈修上?
2. Prama’是動或是靜?
3. 家庭、事業、靈修的 Prama’ 為何?
4. 社會、國家的 Prama’為何?
5. Prama’在法性、宗教、教條上的指引為何?
6. Prama’ 對新人道教育的指引為何?
7. Prama’ 對Prout的指引為何?
8. Prama’ 對典範社區及水資源、生態保育的指引為何?
9. 有時候,個人、或某團體、某公司在某些時候,某些方面,表現良好輝煌騰達,但會由於沒有建構均衡三角平衡(Prama’),而墮落、墜落 (這些包括:健康不足、財物不足、計畫不足、心緒不足、研發不足、偏重社會或心靈或物質或靈性)。

 

有關Prama’的另一篇文章 – 心靈的習性與平衡
 
一、 心靈的習性 (vrtti
1. Samvrtti (內向習性):心靈趨向靈性的食糧,靈性的發展。正慾,心靈的是適當習性或心靈傾向。
2. Pravrtti(外向習性):心靈運動朝向粗鈍的心理,由心而物,或物質的食糧。
 
二、
1. 在靈性的領域裡,心靈是沒有任何習性可言的。
2. 在個體心靈裡含有內向和外向習性。
3. 在大宇宙心靈裡,僅有內向習性(因為一切都在祂裡頭)。
   
 
三、 當頂輪上的控制點達到尖峰時,就會接觸到至上意識。那種狀態就是心理上純粹的平衡 – 即Nivrtti的境界。 Nivrtti是位於外在習性和內在習性分野上的銀帶。
 
四、 Prama'是指精神上的平衡 – 精神力量的動態平衡及心理質量上的靜態平衡。當精神力量與質量到達絕對的動態平衡時,由各種力量所形成的三角形,動態平衡的三角形,將一直保持住,不受任何干擾。
 
五、 由於外向習性之故,人類及其他生物得以與地球維繫著關係。倘若失去了外向習性,將沒有生物能適當地生存在地球上。
如果失去了內向習性,一個人將喪失其所有的精神力量;精神的波流無法運行至較精細的生命層次,因此心靈將逐漸變得像石頭,鐵塊般的粗鈍。

 


   
1. 人類在前進時,要維持社會適當,政治適當和心理適當的平衡。我們和兄弟姊妹、母親、妻子等的關係都不同。和不同的人維持適當的關係是適當性的一部分,人類一定不能超出心理適當性的限度。如果平衡維持住了,適當性被正確考量過,那麼世界就會成為動衡(Prama’)的居所 – 在地上就會建立起天堂來 (出自瑜伽心理學)。
   
2. 問:大宇宙,具屬性至上本體有否可能達到 maha prama’
答: 從理論上,宇宙創造之前是 PRAMA’ ,之後就不可能有 Maha PRAMA’ 。若要說有,則是屬於動態的均衡,個體則有可能達到PRAMA’
 
巴巴說:惰性力量和悅性力量之間的戰鬥,只要宇宙存在的一天,便會持續下去,在相對的領域裡面,絕對和平不可能存在。絕對和平也許會降臨在個人的生命裡面,但是不可能降臨到社會群體之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ba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